办好中医教改班要重视3个关键环节
戴天木 湖北中医学院
近年来,部分中医院校开办了中医本科教育改革实验班(以下简称教改班),以培养按中医学思维方式诊疗疾病的具有“上工”水平的中医继承型人才。为了办好教改班,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选 人
选人包括选学生和选导师。选好符合条件的学生和导师是办好教改班的首要关键环节。
学生的主要条件首先应是热爱中医,有志于中医。如果对中医不感兴趣,甚至心存偏见,是不可能学好中医的,更不可能承担起继承中医的任务。因此,应通过自愿报名和必要的审查,将真正热爱中医的学生吸纳到教改班。其次是源于文科。在高中阶段,文科生侧重于传统文化学习,这类生源有较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具有学习中医的悟性,有利于学习传统的中医和接受中医所需的宏观抽象思维(或曰象数思维)方式。再次是通过考试。教改班一般是大学一年级经过学习部分中西医基础课程以后,通过考试凭成绩选定。
导师的条件首先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忠诚于中医事业的思想。要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对中医的敬业精神,感染学生,使他们成为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勤奋工作,乐于奉献,有志中医,捍卫中医的新一代中医事业接班人。其次,应具有较高的中医学术水平和丰富的中医临床经验,按中医学的思维方式诊治疾病,而不是名中实西,更不是对中医毫无感情,甚至从内心不相信中医或反对中医者。
课 程
中医教改班的培养模式,是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新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院校教育主要是进行课堂理论学习,占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因此,课程的设置是办好教改班的第二个关键环节。
从中医教育的现状来看,无论是普通的五年制中医专业,还是五年制中医教改班,其课程设置均与专业的要求相差很大距离,主要表现在中医课程与西医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的课时比例失调。有人对中医院校五年制中医本科的课时进行了调查,按目前设置,中西医课时比例一般为6:4或7:3。笔者认为,要培养以系统掌握中医药学理论和临床诊疗技术为主要目标的中医继承型专门人才,课程设置需进一步改革。
其一,调整比例:建议调整后的比例为:中医课时75%,西医课时15%,公共基础课及其它课时10%,中西医课时比约8.3:1.7。如此比例,西医课所占课时仍然不少,主要是基于临床实际的考量。
其二,调整课程:课程设置应充分体现中医学理论体系特点。在以中医课程为主体的前提下,首先应加强医古文教学。浩如烟海的中医古代著作,多为文言文写成,这就要求中医专业学生一定要具备较好的古汉语基础。同时,古汉语知识课不仅是一门学习工具书,更是一门高层次的人文素养课程。因此,建议没有开设古汉语或医古文课的,应增设该课程。已开设的,应保证其课时。课时少的,应当增加,一般应以150学时左右为宜,中医教改班还可适当增加学时数。其次,应加强经典课程的教学。经典课程主要是四大经典,一般指《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四大经典是中医理论的源头,是以宏观抽象的思维方式认识疾病辨治疾病的典范,因此不但应作为中医专业的必修课,而且应保证足够的学时。可喜的是,目前有的中医院校开办的中医教改班所设置的经典课学时已达100~120学时。再次,应增设古今名中医验案选讲课,已设而课时较少者应增加课时,以使学生通过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建议精减某些课程,缩短某些课程学时,将不必要的必修课改为选修课,例如外语课。关于西医课应从临床实际出发,尽量减少与临床关系不密切的课程的学时数,如组织胚胎学、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等可设为选修课,专业课只保留适当学时的西医内科作为必修课即可,西医外科及其它纯属西医的专业课均应设为选修课。
临 床
将传统师承教育方法有机地融入现代高等中医教育体系之中,不仅可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也是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高质量中医人才的有效途径。中医教改班应是这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教改班学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应定时跟师临床3年,亲身体验导师如何按中医学思维方法诊疗疾病,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临证思维能力,学习导师的临床经验,而且通过目睹中医奇特的疗效,更能激发他们学习中医的兴趣,从而坚定学好中医,继承好中医的信心。因此,如何搞好师承临床和毕业临床,是办好教改班的第三个关键环节。
师承临床期间,首先要保证跟师临床时间。学生每学期每周至少要跟师临床一个半天,如跟师时间与主课冲突,则应在其他时间或假期弥补。其次要落实跟师临床的计划。毕业临床实习是大学中最后一个重要学习阶段,应予以高度重视。一是应选好实习医院和带教老师。中医教改班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所选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应是名副其实的中医院和名副其实的中医或以中医为主的老师。从多年来的中医专业本科生实习情况来看,达到这个条件有一定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中医院西化和中医西化;近年来招生规模的扩大与实习基地的数量不成正比,使符合条件的实习医院和带教老师“供不应求”。笔者认为,在目前实习医院紧张的情况下,应优先满足教改班的需要,为这部分继承型的少而精的中医学子创造有利条件。二是要多给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三是要保证实习时间。多年来的实习现状证实,实习时间利用情况令人担忧,至少一半左右的学生不能保证。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考研,几乎一半左右的学生为了今后好就业,而选择继续读研,在实习的前半年主要精力用在为考研做准备上,有的干脆不实习;另一方面是就业,因为中医本科生的就业比较困难,许多学生把很多精力花在找工作上。如果实习时间不能保证,即使有好的医院,好的老师,好的实习条件,这样的实习也会名存实亡。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