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教授现象”警示要关注教师素质
刘世峰 重庆市荣昌县人民医院
拜读《中国中医药报》曹东义《“王教授现象”应引起中医人警醒》一文,使笔者感到震惊。虽然有人认为中医最大的失误在教育,但现在看来教师因素也不可忽视。
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医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而且中医的思维方式只能通过学习中医经典和临床实践获得。要说王教授没有读过中医经典,水平不高并不客观。我相信没读过中医经典、水平不高是晋升不了中医教授职称的,也写不出10余万字的《我负中医 中医负我》。
笔者猜测,问题可能出在缺乏中医临床经验上,因而对中医缺乏信心,反而认为中医不科学;或许他根本就不知道中医的生命力就在疗效。
这也充分说明王教授不但脱离了获取中医能力的重要临床实践环节,并且涉猎了大量现代科技知识,用受西方实证、还原科学影响的西医标准来衡量中医,最终得出了中医不科学的结论。
笔者认为,现在中医高校教师队伍中,“王教授现象”应该不是个别现象。目前在中医高校任教的中青年教师,大都是硕士研究生或博士出身,很多人的毕业论文都是通过喂养小白鼠完成的。他们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中医理论水平不可谓不高,现代科技知识也掌握得相当多,但就是缺乏中医临床经验这一关键环节。
中医要发展,教育是根本。记得解放后全国中医学院成立之初,当时的师资力量都是从民间中医的佼佼者中选拔产生。比如北京中医学院的秦伯未、董建华;成都中医学院的王渭川、李斯炽等均是中医临床大家,让他们充任中医教授,教出来的学生效果当然好。并且他们本身就对中医坚信不疑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