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不是“慢郎中”第 2 页
二是怕承担责任与风险。老百姓认为现代医学抢救无效,病人去世是医学科技的局限,而中医抢救若有闪失,却难免会招来诸多非议与官司。因此,面对急危重症病人,中医常是避之不及。
其实这也难怪,纵观仲景之方药一半处方少于4味,80%处方少于8味,君臣佐使,层次井然,该重则重,该轻则轻,法度严谨,讲究策略,用药如用兵,圆机活法。而观今之处方,连一些教授处方都少辄三四十味,多则四五十味,用药繁杂,君臣佐使难分,畏毒药如虎狼,甚至连山药、茯苓、葛根一类药也不敢多用,没有效验自然没有自信,以致世人多以为中医作用仅在调理。
诚然,对未病及慢性病的调理,的确是中医特色,亦的确不需要重剂;但中医绝不是慢郎中,试问西方医学尚未传入中国之前,挽救急危重症哪个不是靠中医中药,历代中医名家大师,人人都是“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高手。何以现代中医退出急症、危症阵地,被世人视为“慢郎中”,只能治未病与调理?这其中的原因令人深思。
在此,笔者呼吁老中青三代中医,不要自卑,不要妄自菲薄、自甘附庸,要充满自信与豪情,走中医自身发展的道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
俗话说:“量为不传之秘。”希望名老中医在写经验文章时要介绍实际用药剂量,不要忧心忡忡,怕负责任,实际上很多用药剂量早已冲破传统禁区。如老中医李可临证就不受十八反,十九畏之约束,善用相反相畏药,其创制的三畏汤(红参与五灵脂,公丁香与郁金,肉桂与赤石脂)三对相畏之药相合,相反相激相成,功能益气活血、启脾进食,温肾止久泻久滞、消塞胀宽胸利气,定痛散结消癓。李可老先生曰:余使用本方42年,平均日用3次以上,达4万次之多未见相畏相害,且有相得益彰之效,对难症痼疾一经投用,便入佳境。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