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中医梦第 3 页
中医在大数据时代必将发生巨变
在当今信息社会和正在进入的大数据时代,中医药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这次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以期弥补其缺乏数据的历史局限和学术尴尬,使其整体的、宏观的、粗放的医学认知能够获得微观信息和数据的支撑,从而实现在宏观整体基础上更精准地认知世界、更精确地维护人体健康和调整疾病状态。我们不难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中医药必将通过自身的突破和巨变,对人类健康事业产生新的巨大影响:
——渗透着天人合一等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环境(自然社会)—能量(信息)—个体(身心)医学模式”必将取代并不完美的恩格尔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
——中医文化入学教育必将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普遍开展,使中医药大学新生能够主动积极地把握自己的中医人生,力争“赢在起跑线上”;中医药大学的课程设置必将符合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学术传承的规律;中医药大学的生源必将从具有坚实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的高中生中优先选择;有远见的中医药大学、教育管理者、投资者必将率先开办中医药大学附中或中医少年班。
——中医学术的创新不再简单寻求物质实体为支撑,必将以象信息为主要依据、以象思维为主要认知方式,进行中医药学术创新模式的升级换代;中医对疾病的认知必将从现代对人体微观认识的最新成果中,提炼出对“象”的新认知,可望创造出与微观紧密对应的新的“证型”;对中医“象”与人体正常以及病理实体的对应关系、“象”与治疗原则的对应关系、“象”与中医干预手段及调控效果的对应关系等的机理和过程,必将获得更加清晰的认识和阐述,并以此为基础,升华中医药学术理论体系,甚至有可能创造出新的现代中医基础理论。
——中西医优势互补必将在临床实践中实现有机整合,患者在就医时也能够获得指导,更加理性地选择中医或西医;对医疗方式的评价,必将更加人性化和更注重治疗方法的性价比评价;为了更全面地认识生命、健康、疾病和死亡,必将从科学文化角度对人体身心灵进行具有科学依据和学术价值的探索;中医的生命观、疾病观和死亡观必将广泛普及,被疑难疾病吓死的案例将大幅下降;中医院单一的医疗服务必将分化为“医疗、养生、康复”三足鼎立的新型中医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大数据时代必将深刻影响中医诊疗过程,将出现以象信息为中心进行采样、分析和评价的“中医数字检查室”,将全面实现辨证依据的数据化。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