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医药需要传统模式
□ 罗伦才 四川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药学是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医药学,在世界传统医药学中历经千年,独树一帜,巍然屹立,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近些年来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发展不尽如人意,虽“振兴中医”、“发展中医”之声不绝于耳,但实际收效甚微。作为酷爱中医药事业,并决定为之奋斗终身的普通一员,认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坐堂医”、 “医院中药房炮制中药”等传统方模式。
中医坐堂是指中医大夫在中药店坐堂行医并接受相关中医药知识咨询的诊疗行为,即通常所说的“坐堂医”,是传承、发展中医药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传统医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服务性均很强的科学,参与实践、服务群体和被服务对象越多,受益人群越大,观注程度越高,就越容易得到发展、壮大。纵观中医药学千百年的发展历程,“坐堂医”一直延续到禁行之前,是一种群众接受、社会认可、行业惯用的诊疗模式,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至今仍为香港地区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普遍采用,过去和现实都充分证明“坐堂医”是符合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的有效的、可行的诊疗模式。
“坐堂医”一是不增加政府投入,二是由于中医实施的是个体化治疗方案,体现的是个人诊疗水平,所用药物颇具特色,能在此药店配到的,未必能在彼药店配到,然其对所坐“堂”中的中药较为了解,开写的处方药物一般都能从“堂”中买到,药店也能根据坐堂医的用药习惯,配备相应的中药,减少了患者有方难配或持一方而辗转多家药店方能配齐,甚至也难配齐的尴尬,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广大群众就医难的问题,能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思想,国家只需要妥善加以疏导,切实加强管理即可。
国家为中医药立法的初衷是为了方便人民群众应用中医药,从而更好地发展中医药事业。应该说,那些能坐堂,并能在堂中坐得稳的,几乎都怀有一技之长,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取得相应执业资格,对他们不应一刀切,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挽留住他们,挽留住他们手中的绝活,由于中医药有其特殊性,许多治病原理和药物作用机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仍然难以阐明,不能因为一时弄不明白,就弃而不用,否则损失将无可估量;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实际上是削弱了中医的力量,至少是直接减少了从事中医诊疗实践的人数。
“坐堂医”是中医大夫开展诊疗实践活动的一种方式,只要行医者真正拥有一技之长,确能为患者减轻病痛,具备相应条件就应该允许其进行相应的诊疗实践活动,药店虽有非处方药,让患者自诊自购自用,不如由专业中医大夫帮助把关,推荐用药,此举既可方便了群众就医,使小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免除患者因自诊自购自用药物不当而延误病情,尚可减少由此而造成的药物浪费,何乐而不为。
前店经营,后坊加工,在对饮片实行“批准文号管理”之前,是传统中药的主要经营模式之一,是传承传统中药炮制技术的主体,后来的药店及医疗机构中的中药房也几乎继承了这种流传久远、社会认可、行业惯用的传统模式,该模式集中药调剂、炮制、制剂、用药咨询等综合功能于一体,许多中药店由于有“坐堂医”的经验方及这种方便的制药模式,配制出了不少独具特色的中药制剂,成为医药结合的典范。更重要的是自解放以来,大部分中药技术人员集中于医疗机构的中药房,执业药师制度施行后,其中又有众多中药技术人员通过相关考试取得执业中药师资格证书,可谓是中药技术人才荟萃的地方,他们不但有能力进行中药调剂、提供咨询服务,也有技术有能力指导参与中药炮制,然而由于“中药饮片实行批准文号管理”,使得中药房不能再炮制中药,他们也就自然不能再从事颇能体现中药特色的炮制技术工作,这就直接减少了从事中药工作的一大批技术力量。一方面,国家执业药师队伍急需扩充,另一方面,医疗机构中执业药师相对富裕,由于不能再从事炮制技术工作,使得他们的服务范围更加局限,药学技术难以得到充分发挥,造成技术资源的极大浪费。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就目前状况而言,发展中医药离不开“坐堂医”及“医院中药房炮制中药”这种群众接受、社会认可、行业惯用的传统模式。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