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水出诸肾
刘晓燕 陈维爱 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
“经水出诸肾”是《傅青主女科》中一句名言,是傅氏长期理论研究和临床经验积累的结晶,体现了他调经的基本观点——重肾补肾。这一观点给予后世很大的启发,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
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经水出诸肾”的理论源头在《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这一论述精辟地阐述了女性生殖功能的发生和演变,指出了肾对女性生殖功能的重要作用,对后世医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明代以后各派医家才更加重视肾的作用。张景岳则将脾胃与肾并重,提出“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肾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室”。赵献可在《医贯》里指出“调经以养水为主”。至傅青主,把肾在月经失调中的机理作了比较全面的发挥,认为“肾水火太旺”、“肾中火旺而阴水亏”、“肾之或通或闭”等,这是月经病的主因,制定方剂如两地汤、定经汤等,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仍为妇科临床所用。
肾在月经的产生中起主导作用
月经的产生与天癸成熟、冲任通畅、脏腑气血旺盛有关。肾气化生天癸为主导;天癸是元阴的物质,表现出化生月经的动力作用;冲任受督带的调节和约束,受脏腑气血的资助,在天癸的作用下,广聚脏腑之血,满溢于胞宫,化为经血。心主血,肝藏血,脾胃化生气血,肺气贯百脉,肾藏精,精化血,皆维持月经之正常。
肾藏精,生天癸《素问·六节脏象论》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精禀受父母的先天之精,并与后天水谷之精结合同藏于肾中。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同源而互相资生,成为月经的基础物质。精又能化气,肾精所化之气为肾气,肾气的盛衰,主宰着天癸的至与竭。天癸源于先天,藏之于肾,是在肾气旺盛时期,肾中真阴不断充实而化生并成熟的,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精微物质。肾气充盛,天癸蓄极而泌,促使任脉通,太冲脉盛,月经来潮。因此,肾精是天癸化生的物质基础。
肾为冲任之本 王冰云:“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资,故能有子”说明冲任二脉对于女性生殖功能有重要作用。肾脉与冲脉合而盛大,为太冲脉。冲脉起于胞中,与任脉交会于会阴、阴交,并与胃经、肾经相交,为“十二经之海”。 “冲为血海”,血海气血的调匀与蓄溢,直接关系着月经的生化。
任脉起于胞中,联系了手三阴、足三阴,为“阴脉之海”、“阴脉之总纲”。“任主胞胎”,任脉受脏腑之精血,与冲脉相资,得督脉相配,乃能通盛,只有任脉通盛,才能促使月经的来潮和孕育的正常。冲任二脉在女性生理中所具有的特殊作用皆受肾主导,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说:“任脉冲脉,奇经脉也。肾气全盛,冲任流通,经血渐盈,应时而下……故肾为冲任之本”。
肾为脏腑阴阳之本 肾的精气包含着肾阴与肾阳两个方面,肾阴对脏腑起着濡润、滋养的作用;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对脏腑起着温煦、生化的作用。《景岳全书·命门余义》曰:“命门为精血之海,脾胃为水谷之海,均为五脏六腑之本。”然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这里所说的命门,即指肾。
肾虚是月经病的主要病机
月经病的发生多与肾有关,以肾虚证为主,又包括肾气、肾阴、肾阳以及肾精的不足。肾气乃肾精所化,指肾的功能活动,肾气虚易导致冲任不固而发生月经周期的先后不定或经量过多过少;肾阴为人体阴液之根本,肾阴亏虚,虚热内伏冲任,迫血妄行,可见月经先期,崩中漏下,经行吐衄,经行发热;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本,肾阳不足,气化失常,命门火衰,上不能温煦脾土,下不能温养胞脉,出现经行泄泻,月经后期;精血同源,肾精不足,冲任血虚,血海不按时而溢,致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及经断前后诸症。这些疾病虽与肝、脾等脏也有密切关系,但肾虚贯穿其始终,同时兼夹寒、热、湿邪时更易导致病变。
补肾法的临床意义
《傅青主女科》重肾补肾的观点对后世调经种子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上海罗元恺教授提出“肾-天癸-冲任-胞宫”轴,是妇女性周期调节的核心,指出月经不调、崩漏、闭经、更年期综合征均可用补肾法治疗。
广西班秀文教授认为,肾无表证,无实证,其病变多属阴虚或阳虚之证。根据“虚则补之”的原则,阴虚宜甘润壮水以滋养,阳虚宜甘温益气以温养。但阴阳有互根之密切关系,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长,通过洽调阴阳的偏颇,才能达到培源固本的目的。 山东妇科名医李广文教授认为月经不调往往有排卵障碍,是不孕的重要原因,当从肾论治以调经助孕。
总之,傅青主治疗妇科病重视肾的作用,但不局限于肾,同时对肝、脾进行调理,强调肝肾同治、脾肾同治,我们在临床上治疗月经病须重肾补肾,但不可拘泥于一方一法,当辨证审因,治病必求于本。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