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古籍文献 >> 中医古籍 >> 景岳全书 >> 正文

景岳全書-卷之三十七天集雜證謨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9 17:33:08

死生
經義
壽夭一
上古天真論黃帝問於天師曰: 余聞上古之人, 春秋皆度百歲, 而動作不衰, 今時之人, 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 時勢異耶? 人將失之耶? 岐伯曰: 上古之人, 其知道者, 法於陰陽, 和於術數, 食飲有節, 起居有常, 不妄作勞, 故能形與神俱, 而盡終其天年, 度百歲乃去。 今時之人不然也, 以酒為漿, 以妄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散其真, 不知持滿, 不時御神, 務快其心, 逆於生樂, 起居無節, 故半百而衰也。

陰陽應象大論曰: 是以聖人為無為之事, 樂恬憺之能, 從欲快志於虛無之守, 故壽命無窮, 與天地終, 此聖人之治身也。

天年篇帝曰: 願聞人之始生, 何氣築為基, 何立而為楯, 何失而死, 何得而生? 岐伯曰: 以母為基, 以父為楯, 失神者死, 得神者生也。 帝曰: 人之壽夭各不同, 或卒死, 或病久, 願聞其道。 岐伯曰: 五臟堅固, 血脈和調, 肌肉解利, 皮膚緻密, 營衛之行, 不失其常, 呼吸微徐, 氣以度行, 六腑化穀, 津液布揚, 各如其常, 故能久長。 帝曰: 人之壽百歲而死, 何以致之? 岐伯曰: 使道隧以長, 基牆高以方, 通調營衛, 三部三里起, 骨高肉滿, 百歲乃得終。 帝曰: 其不能終壽而死者何如? 岐伯曰: 其五臟皆不堅, 使道不長, 空外以張, 喘息暴疾, 又卑基墻, 薄脈少血, 其肉不石, 數中風寒, 血氣虛, 脈不通, 真邪相攻, 亂而相引, 故中壽而盡也。

五閱五使篇曰: 脈出於氣口, 色見於明堂。 詳面病門。

五色篇曰: 明堂者鼻也, 闕者眉間也, 庭者顏也, 蕃者頰側也, 蔽者耳門也, 其間欲方大, 去之十步皆見於外, 如是者壽必中百歲。 詳面病門。

壽夭剛柔篇曰: 形與氣相任則壽, 不相任則夭。 皮與肉相果則壽, 不相果則夭。 血氣經絡勝形則壽, 不勝形則夭。 形充而皮膚緩者則壽, 形充而皮膚急者則夭。 形充而脈堅大者順也, 形充而脈小以弱者氣衰, 氣衰則危矣。 形充而顴不起者骨小, 骨小則夭矣。 形充而大肉?堅而有分者肉堅, 肉堅則壽矣; 形充而而大肉無分理不堅者肉脆, 肉脆則夭矣。 牆基卑, 高不及其地者, 不滿三十而死; 其有因加疾者, 不滿二十而死。 平人而氣勝形者壽; 病而形肉脫, 氣勝形者死, 形勝氣者危矣。

五常政大論曰: 陰精所奉其人壽, 陽精所降其人夭。 帝曰: 一州之氣, 生化壽夭不同, 其故何也? 岐伯曰: 高下之理, 地勢使然也。 崇高則陰氣治之, 污下則陽氣治之, 陽勝者先天, 陰勝者後天, 此地理之常, 生化之道也。 帝曰: 其有壽夭乎? 曰: 高者其氣壽, 下者其氣夭, 地之小大異也, 小者小異, 大者大異。 故治病者, 必明天道地理, 陰陽更勝, 氣之先後, 人之壽夭, 生化之期, 乃可以知人之形氣矣。

神氣死證二
五常政大論曰: 根於中者, 命曰神機, 神去則機息。 根於外者, 命曰氣立, 氣止則化絕。

移精變氣論帝曰: 余欲臨病人, 觀死生, 決嫌疑, 欲知其要, 如日月光, 可得聞乎? 岐伯曰: 色脈者, 上帝之所貴也, 先師之所傳也。 色以應日, 脈以應月, 常求其要, 則其要也。 治之要極, 無失色脈, 用之不惑, 治之大則。 得神者昌, 失神者亡。 帝曰: 善。

邪客篇曰: 心者, 五臟六腑之大主也, 精神之所舍也, 其臟堅固, 邪弗能容也。 容之則心傷, 心傷則神去, 神去則死矣。

營衛生會篇曰: 營衛者精氣也, 血者神氣也, 血之與氣, 異名同類焉。

故奪血者無汗, 奪汗者無血。 故人生有兩死而無兩生。

疏五過論曰: 故貴脫勢, 雖不中邪, 精神內傷, 身必敗亡。

湯液醪醴論帝曰: 形弊血盡而功不立者何? 岐伯曰: 神不使也。 帝曰: 何謂神不使? 曰: 鍼石, 道也。 精神不進, 志意不治, 故病不可愈。 今精壞神去, 營衛不可復收。 何者? 嗜欲無窮, 而憂患不止, 精神弛壞, 營澀衛除, 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病成名曰逆, 則鍼石不能治, 良藥不能及也。

逆調論曰: 人生與志不相有, 曰死。

陰陽死證三
四氣調神論曰: 夫四時陰陽者, 萬物之根本也, 所以聖人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 以從其根, 故與萬物浮沉於生長之門。 逆其根, 則伐其本, 壞其真矣。 故陰陽四時者, 萬物之終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則災害生, 從之則苛疾不起, 是謂得道。 道者, 聖人行之, 愚者佩之。 從陰陽則生, 逆之則死, 從之則治, 逆之則亂。 反順為逆, 是謂內格。

陰陽應象大論曰: 陽勝則身熱, 腠理閉, 喘粗為之俛仰, 汗不出, 齒乾以煩冤腹滿死, 能冬不能夏。 陰勝則身寒, 汗出身常清, 數慓而寒, 寒則厥, 厥則腹滿死, 能夏不能冬。

壽夭剛柔篇曰: 陰陽俱動, 乍有形, 乍無形, 加以煩心, 命曰陰勝其陽, 此謂不表不裏, 其形不久。

陰陽別論曰: 二陽之病發心脾, 有不得隱曲, 女子不月; 其傳為風消, 其傳為息賁者, 死不治。

通天篇曰: 太陽之人, 多陽而少陰, 必謹調之, 無脫其陰而瀉其陽, 陽重脫者易狂, 陰陽皆脫者, 暴死不知人也。

陰陽二十五人篇曰: 火形之人, 似於赤帝, 好顏急心, 不壽暴死。 能春夏不能秋冬。 水形之人, 似於黑帝, 善欺紿人, 戮死。 能秋冬不能春夏。

至真要大論帝曰: 六氣之復何如? 岐伯曰: 厥陰之復, 甚則入脾。 衝陽絕, 死不治。 少陰之復, 甚則入肺, 欬而鼻淵。 天府絕, 死不治。 太陰之復, 甚則入腎, 竅瀉無度。 太谿絕, 死不治。 少陽之復, 甚則入肺, 欬而血泄。 尺澤絕, 死不治。 陽明之復, 甚則入肝, 驚駭筋攣。 太衝絕, 死不治。 太陽之復, 甚則入心, 善忘善悲。 神門絕, 死不治。 陽明司天, 清復內餘, 欬不止而白血出者死。 乘年之虛, 則邪甚也。 失時之和, 亦邪甚也。 遇月之空, 亦邪甚也。 重感於邪, 則病危矣。 至而和則平, 至而甚則病, 至而反者病, 至而不至者病, 未至而至者病, 陰陽易者危。 反者死。

五運行大論曰: 從其氣則和, 違其氣則病, 不當其位者病, 迭移其位者病, 失守其位者危, 尺寸反者死, 陰陽交者死。 先立其年, 以知其氣, 左右應見, 然後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順。

脈色死證四
平人氣象論曰: 人一呼, 脈四動以上曰死, 脈絕不至曰死。 乍疏乍數曰死。 春胃微弦曰平, 弦多胃少曰肝病, 但弦無胃曰死。 人以水穀為本, 故人絕水穀則死, 脈無胃氣亦死。 上二條詳四卷脈神章。 死心脈來, 前曲後居, 如操帶鉤, 曰心死。 死肺脈來, 如物之浮, 如風吹毛, 曰肺死。 死肝脈來, 急益勁, 如新張弓弦, 曰肝死。 死脾脈來, 銳堅如鳥之喙, 如鳥之距, 如屋之漏, 如水之流, 曰脾死。 死腎脈來, 發如奪索, 辟辟如彈石, 曰腎死。

三部九候論曰: 五臟已敗, 其色必夭, 夭必死矣。 形盛脈細, 少氣不足以息者危。 形瘦脈大, 胸中多氣者死。 參伍不調者病。 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 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數者死。 中部之候雖獨調, 與眾臟相失者死。 中部之候相減者死。

目內陷者死。 脫肉身不去者死。 中部乍疏乍數者死。 真臟脈見者勝死。 足太陽氣絕者, 其足不可屈伸, 死必戴眼。 九候之脈, 皆沉細懸絕者為陰, 主冬, 故以夜半死。 躁盛喘數者為陽, 主夏, 故以日中死。 其脈乍數乍疏乍遲乍疾者, 日乘四季死。 形肉已脫, 九候雖調, 猶死。 若有七診之病, 其脈候亦敗者死矣, 必發噦噫。 脈不往來者死。 皮膚著者死。 瞳子高者太陽不足, 戴眼者太陽已絕, 此決死生之要, 不可不察也。

方盛衰論曰: 形弱氣虛死。 形氣有餘, 脈氣不足死。 脈氣有餘, 形氣不足生。

玉機真藏論曰: 形氣相失, 謂之難治; 色夭不澤, 謂之難已; 脈實以堅, 謂之益甚; 脈逆四時, 為不可治。 所謂逆四時者, 春得肺脈, 夏得腎脈, 秋得心脈, 冬得脾脈, 其至皆懸絕沉澀者, 命曰逆四時。

大奇論曰: 胃脈沉鼓澀, 胃外鼓大, 心脈小堅急, 皆鬲偏枯, 男子發左, 女子發右, 不瘖舌轉, 可治, 三十日起, 其從者瘖, 三歲起, 年不滿二十者, 三歲死。 脈至而搏, 血?身熱者死。 脈至浮合, 浮合如數, 一息十至以上, 是經氣予不足也。 微見九十日死。 脈至如火薪然, 是心精之予奪也, 草乾而死。 脈至如散葉, 昃肝氣予虛也, 木葉落而死。 脈至如省客, 省客者脈塞而鼓, 是腎氣予不足也, 懸去棗華而死。 脈至如丸泥, 是胃精予不足也, 榆莢落而死。 脈至如橫格, 是膽氣予不足也, 禾熟而死。 脈至如弦縷, 是胞精予不足也, 病善言, 下霜而死; 不言, 可治。 脈至如交漆, 交漆者左右傍至也, 微見三十日死。 脈至如湧泉, 浮鼓肌中, 太陽氣予不足也, 少氣味, 韭英而死。 脈至如頹土之狀, 按之不得, 是肌氣予不足也, 五色先見黑白, 壘發死。 脈至如懸雍, 懸雍者浮揣切之益大, 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 水凝而死。 脈至如偃刀, 偃刀者浮之小急, 按之堅大急, 五臟菀熱, 寒熱獨并於腎也, 如此其人不得坐, 立春而死。 脈至如丸滑不直手, 不直手者, 按之不可得也, 是大腸氣予不足也, 棗葉生而死。 脈至如華者, 令人善恐, 不欲坐臥, 行立常聽, 是小腸氣予不足也, 季秋而死。

宣明五氣篇曰: 五邪所見, 春得秋脈, 夏得冬脈, 長夏得春脈, 秋得夏脈, 冬得長夏脈, 名曰陰出之陽, 病善怒不治, 是謂五邪, 皆同命, 死不治。

玉版論要篇曰: 色夭面脫, 不治, 百日盡已。 脈短氣絕死。 病溫虛甚死。 女子右為逆, 左為從; 男子左為逆, 右為從。 易, 重陽死, 重陰死。

通評虛實論曰: 氣虛者肺虛也, 氣逆者足寒也, 非其時則生, 當其時則死。 帝曰: 何謂重虛? 岐伯曰: 脈氣上虛尺虛, 是謂重虛。 帝曰: 何以治之? 曰: 所謂氣虛者, 言無常也。 尺虛者, 行步恇然。 脈虛者, 不象陰也。 如此者, 滑則生, 澀則死也。 帝曰寒氣暴上, 脈滿而實何如? 曰: 實而滑則生, 實而逆則死。 帝曰: 脈實滿, 手足寒, 頭熱, 何如? 曰: 春秋則生, 冬夏則死。 脈浮而澀, 澀而身有熱者死。 帝曰: 其形盡滿何如? 曰: 其形盡滿者, 脈急大堅, 尺澀而不應也, 如是者, 從則生, 逆則死。 所謂從者, 手足溫也。 所謂逆者, 手足寒也。

陰陽別論曰: 所謂陰者, 真臟也, 見則為敗, 敗必死也。 所謂陽者, 胃脘之陽也。 別於陽者, 知病處也; 別於陰者, 知死生之期。 三陰俱搏, 二十日夜半死。 二陰俱搏, 十三日夕時死。 一陰俱搏, 十日平旦死。 三陽俱搏且數, 三日死。 三陰三陽俱搏, 心腹滿。 發盡不得隱曲, 五日死。 二陽俱搏, 其病溫, 死不治, 不過十日死。 凡持真脈之臟脈者, 肝至懸絕急, 十八日死。 心至懸絕, 九日死。 肺至懸絕, 十二日死。 腎至懸絕, 七日死。 脾至懸絕, 四日死。

玉機真藏論曰: 真肝脈至, 中外急, 如循刀刃責責然, 如按琴瑟弦, 色青白不澤, 毛折乃死。 五藏脈詳脈神章真藏條。

終始篇曰: 脈口四盛, 且大且數者, 名曰溢陰, 溢陰為內關, 內關不通死不治。 諸脈俱詳關格門。

五臟生成篇曰: 凡相五色之奇脈, 面黃目青, 面黃目赤, 面黃目白, 面黃目黑者, 皆不死也。 面青目赤, 面赤目白, 面青目黑, 面黑目白, 面赤目青, 皆死也。 故色見青如草茲者死, 黃如枳實者死, 黑如炱者死, 赤如衃血者死, 白如枯骨者死, 此五色之見死也。 青如翠羽者生, 赤如雞冠者生, 黃如蟹腹者生, 白如豕膏者生, 黑如烏羽者生, 此五色之見生也。

論疾診尺篇曰: 診寒熱, 赤脈上下至瞳子, 見一脈一歲死, 見一脈半一歲半死, 見二脈二歲死, 見二脈半二歲半死, 見三脈三歲死。

病傳死期五
玉機真藏論曰: 五臟受氣於其所生, 傳之於其所勝, 氣舍於其所生, 死於其所不勝, 病之且死, 必先傳行至其所不勝, 病乃死。 此言氣之逆行也, 故死。 肝受氣於心, 傳之於脾, 氣舍於腎, 至肺而死。 脾受氣於肺, 傳之於腎, 氣舍於心, 至肝而死。 肺受氣於腎, 傳之於肝, 氣舍於脾, 至心而死。 腎受氣於肝, 傳之於心, 氣舍於肺, 至脾而死。 此皆逆死也。 一日一夜五分之, 此所以言死生之旦暮也。 帝曰: 五臟相通, 移皆有次, 五臟有病, 則各傳其所勝。 不治, 法三月若六月, 若三日若六日, 傳五臟而當死, 是順傳所勝之次也。 故曰: 別於陽者, 知病從來; 別於陰者, 知死生之期。 言知至其所困而死。 風者, 百病之長也。 腎傳之心, 病筋脈相引而急, 病名曰瘛, 當此之時, 可灸可藥。 弗治, 滿十日, 法當死。 腎因傳之心, 心即復反傳而行之肺, 發寒熱, 病當三歲死。

標本病傳論曰: 夫病傳者, 心病先心痛, 一日而欬, 三日?支痛, 五日閉塞不通, 身痛體重, 三日不已死, 冬夜半, 夏日中。 肺病喘欬, 三日而?支滿痛, 一日身重體痛, 五日而脹, 十日不已死, 冬日入, 夏日出。 肝病頭目眩, ?支滿, 三日體重身痛, 五日而脹, 三日腰脊少腹痛脛痠, 三日不已死, 冬日入, 夏早食。 脾病身痛體重, 一日而脹, 二日少腹腰脊痛脛痠, 三日背?筋痛小便閉, 十日不已死, 冬人定, 夏晏食。 腎病少腹腰脊痛胻痠, 三日背?筋痛小便閉, 三日腹脹, 三日兩?支痛, 三日不已死, 冬大晨, 夏晏晡。 胃病脹滿, 五日少腹腰脊痛胻痠, 三日背?筋痛小便閉, 五日身體重, 六日不已死, 冬夜半後, 夏日昳。 膀胱病小便閉, 五日少腹脹腰脊痛胻痠, 一日腹脹, 一日身體痛, 二日不已死, 冬雞鳴, 夏下晡。 諸病以次相傳, 如是者, 皆有死期, 不可刺。 間一臟止, 及至三四臟者, 乃可刺也。

病傳論曰: 大氣入臟, 腹痛下淫, 可以致死, 不可以致生。 帝曰: 大氣入臟奈何?

岐伯曰: 病先發於心, 一日而之肺, 五日而之脾, 三日不已, 死, 冬夜半, 夏日中。 病先發於肺, 三日而之肝, 一日而之脾, 五日而之胃, 十日不已, 死, 冬日入, 夏日出。 病先發於肝, 二百而之脾, 五日而之胃, 三日而之腎, 三日不已, 死, 冬日入, 夏早食。 病先發於脾, 一日而之胃, 二日而之腎, 三日而之膂膀胱, 十日不已, 死, 冬人定, 夏晏食。 病先發於胃, 五日而之腎, 三日而之膂膀胱, 五日而上之心, 二日不已, 死, 冬夜半, 夏日昳。 病先發於腎, 三日而之膂膀胱, 三日而上之心, 三日而之小腸, 三日不已, 死, 冬大晨, 夏晏晡。 病先發膀胱, 五日而之腎, 一日而之小腸, 一日而之心, 二日不已, 死, 冬雞鳴, 夏下晡。

氣厥論曰: 心移寒於肺, 肺消, 肺消者飲一溲二, 死不治。 肝移熱於心則死。 腎移熱於脾, 傳為虛, 腸澼死, 不可治。

陰陽別論曰: 死陰之屬, 不過三日而死; 生陽之屬, 不過四日而死。 所謂生陽死陰者, 肝之心謂之生陽, 心之肺謂之死陰, 肺之腎謂之重陰, 腎之肝謂之辟陰, 死不治。

#000000
歲時死證六
九宮八風篇曰: 太一移日, 天必應之以風雨, 以其日風雨則吉, 歲美民安少病矣。 因視風所從來而占之: 風從其所居之鄉來為實風, 主生, 長養萬物; 從其衝後來為虛風, 主殺主害者。 謹候虛風而避之。 故聖人日避虛邪之道, 如避矢石然, 邪弗能害, 此之謂也。 風從西北方來, 名曰折風, 其傷人也, 內舍於小腸, 外在於手太陽脈, 脈絕則溢, 脈閉則結不通, 善暴死。 三虛相搏, 則為暴病卒死。

歲露論帝曰: 其有卒然暴病暴死者何也? 少師曰: 三虛者, 其死暴疾也。 得三實者, 邪不能傷人也。 帝曰: 願聞三虛。 曰: 乘年之衰, 逢月之空, 失時之和, 因為賊風所傷, 是為三虛。 故論不知三虛, 工反為粗。 帝曰: 願聞三實。 曰: 逢年之盛, 遇月之滿, 得時之和, 雖有賊風邪氣, 不能危之也。 故諸逢其風而遇其雨者, 命曰遇歲露焉。 因歲之和, 而少賊風者, 民少病而少死;

歲多賊風邪氣, 寒溫不和, 則民多病而死矣。 帝曰: 虛邪之風, 其所傷貴賤何如? 候之奈何? 曰: 正月朔日, 太一居天留之宮, 其日西北風, 不雨, 人多死矣。 正月朔日, 平旦北風, 春, 民多死。 正月朔日, 平旦北風行, 民病多者, 十有三也。 正月朔日, 日中北風, 夏, 民多死。 正月朔日, 夕時北風, 秋, 民多死。 終日北風, 大病死者十有六。 正月朔日, 風從南方來, 命曰旱鄉, 從西方來, 命曰白骨, 將國有殃, 人多死亡。 正月朔日, 風從東方來, 發屋, 揚沙石, 國有大災也。 正月朔日, 風從東南方來, 春有死亡。 正月朔日, 天和溫不風, 糴賤, 民不病; 天寒而風, 糴貴, 民多病。 此所以候歲之風, 殘傷人者也。 二月丑不風, 民多心腹病。 三月戍不溫, 民多寒熱。 四月已不暑, 民多癉病。 十月申不寒, 民多暴死。 諸所謂風者, 皆發屋, 折樹木, 揚砂石, 起毫毛, 發腠理者也。

本神篇曰: 心怵愓思慮則傷神, 神傷則恐懼自失, 破?脫肉, 毛悴色夭, 死於冬。 脾憂愁而不解則傷意, 意傷則悗亂, 四肢不舉, 毛悴色夭, 死於春。 肝悲哀動中則傷魂, 魂傷則狂忘不精, 不精則不正當人, 陰縮而攣筋, 兩?骨不舉, 毛悴色夭, 死於秋。 肺喜樂無極則傷魄, 魄傷則狂, 狂者意不存人, 皮革焦, 毛悴色夭, 死於夏。 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 志傷則喜忘其前言, 腰脊不可以俛仰屈伸, 毛悴色夭, 死於季夏。 恐懼而不解則傷精, 精傷則骨痠痿厥, 精時自下。 是故五臟主藏精者也, 不可傷, 傷則失守而陰虛, 陰虛則無氣, 無氣則死矣。 是故用鍼者, 察觀病人之態, 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 五者以傷, 鍼不可以治之也。

玉機真藏論曰: 大骨枯槁, 大肉陷下, 胸中氣滿, 喘息不便, 其氣動形, 期六月死, 真臟脈見, 乃予之期日。 大骨枯槁, 大肉陷下, 胸中氣滿, 喘息不便, 內痛引肩項, 期一月死, 真臟脈見, 乃予之期日。 大骨枯槁, 大肉陷下, 胸中氣滿, 喘息不便, 內痛引肩項, 身熱脫肉破?, 真臟見, 十日之內死。 大骨枯槁, 大肉陷下, 肩髓內消, 動作益衰, 真臟來見, 期一歲死, 見其真臟, 乃予之期日。 大骨枯槁, 大肉陷下, 胸中氣滿, 腹內痛, 心中不便, 肩項痛身熱, 破?脫肉, 目眶陷, 真臟見, 目不見人, 立死; 其見人者, 至其所不勝之時則死。 急虛身中卒至, 五臟絕閉, 脈道不通, 氣不往來, 譬於墮溺, 不可為期。 其脈絕不來, 若人一呼五六至, 其形肉不脫, 真臟雖不見, 猶死也。

三部九候論曰: 寒熱病者, 以平旦死。 熱中及熱病者, 以日中死。 病風者, 以日夕死。 病水者, 以夜半死。

平人氣象論曰: 肝見庚辛死。 心見壬癸死。 脾見甲乙死。 肺見丙丁死。 腎見戊己死。 是謂真臟見皆死。

氣交變大論曰: 歲木太過, 風氣流行, 脾土受邪, 上應歲星, 衝陽絕者死不治。 歲火太過, 炎暑流行, 肺金受邪, 上應熒惑星, 太淵絕者死不治。 歲土太過, 雨濕流行, 腎水受邪上應鎮星, 太谿絕者死不治。 歲金太過, 燥氣流行, 肝木受邪, 上應太白星, 太衝絕者死不治。 歲水太過, 寒氣流行, 邪害心火, 上應辰星, 神門絕者死不治。

六元正紀大論帝曰: 六位之氣, 盈虛何如? 岐伯曰: 太少異也。 太者之至徐而常, 少者暴而亡。 木鬱之發, 甚則耳鳴眩轉, 目不識人, 善暴僵仆。 火鬱之發, 甚則瞀悶懊?, 善暴死。

六微旨大論曰: 天符為執法, 歲位為行令, 太一天符為貴人。 帝曰: 邪之中也奈何? 岐伯曰: 中執法者, 其病速而危; 中行令者, 其病徐而持; 中貴人者, 其病暴而死。 帝曰: 位之易也何如? 曰: 君位臣則順, 臣位君則逆, 逆則其病近, 其害速; 順則其病遠, 其害微。 所謂二火也。

本病論帝曰: 人氣不足, 天氣如虛, 人神失守, 神光不聚, 邪鬼外干, 致有夭亡, 可得聞乎? 岐伯曰: 人之五臟, 一臟不足, 又會天虛, 感邪之至也。 人憂愁思慮即傷心, 又或遇少陰司天, 天數不及, 此即天氣人氣同虛也。 又遇驚而奪精, 汗出於心, 因而三虛, 神明失守, 卻遇火不及之歲, 有黑尸鬼犯之, 令人暴亡。 人飲食勞倦即傷脾, 又或遇太陰司天, 天數不及, 此即人虛而天虛也。 又遇飲食飽甚, 汗出於胃, 醉飽行房, 汗出於脾, 因而三虛, 脾神失守, 卻遇土不及之年, 即有青尸鬼犯之, 令人卒亡。 人久坐濕地, 強力入水即傷腎, 因而三虛, 腎神失守, 卻遇木不及之年, 有黃尸鬼見, 令人暴亡。 人或恚怒, 氣逆上而不下即傷肝, 又遇厥陰司天, 天數不及, 此謂天虛人虛也。 又遇疾走恐懼, 汗出於肝, 神位失守, 神光不聚, 又遇大不及之年, 有白尸鬼犯之, 令人暴亡也。 已上五失守者, 天虛而人虛也, 神遊失守其位, 即有五尸鬼干人, 令人暴亡也, 謂之曰尸厥。 此謂得守者生, 失守者死, 得神者昌, 失神者亡。

諸經死證七
經脈篇曰: 手太陰氣絕則皮毛焦。 太陰者, 行氣溫於皮毛者也, 故氣不榮則皮毛焦, 皮毛焦則津液去皮節, 津液去皮節則爪枯毛折, 毛折者則毛先死, 丙篤丁死, 火勝金也。 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 脈不通則血不流, 血不流則髦色不澤, 故其面黑如漆柴者, 血先死, 壬篤癸死, 水勝火也。 足太陰氣絕者則脈不榮肌肉。 唇舌者, 肌肉之本也, 脈不榮則肌肉軟, 肌肉軟則舌萎人中滿, 人中滿則唇反, 唇反者肉先死, 甲篤乙死, 木勝土也。 足少陰氣絕則骨枯。 少陰者冬脈也, 伏行而濡骨髓者也, 故骨不濡則肉不能著也, 骨肉不相親則肉軟卻, 肉軟卻故齒長而垢, 髮無澤, 髮無澤者骨先死, 戊篤己死, 土勝水也。 足厥陰氣絕則筋絕。 厥陰者肝脈也, 肝者筋之合也, 筋者聚於陰器而脈絡於舌本也, 故脈弗榮則筋急, 筋急則引舌與卵, 故唇青舌卷卵縮則筋先死, 庚篤辛死, 金勝木也。 五陰氣俱絕則目系轉, 轉則目運, 目運者為志先死, 志先死則遠一日半死矣。 六陽氣絕則陰與陽相離, 離則腠理發泄, 絕汗乃出, 故旦占夕死, 夕占旦死。

診要經終論帝曰: 願聞十二經脈之終奈何? 岐伯曰: 太陽之脈, 其終也戴眼反折瘈瘲, 其色白, 絕汗乃出, 出則死矣。 少陽終者, 耳聾百節皆縱, 目瞏絕系, 絕系一日半死, 其死也色先青白, 乃死矣。 陽明終者, 口目動作, 善驚妄言, 色黃, 其上下經盛, 不仁則終矣。 少陰終者, 面黑齒長而垢, 腹脹閉, 上下不通而終矣。 太陰終者, 腹脹閉不得息, 善噫善嘔, 嘔則逆, 逆則面赤, 不逆則上下不通, 不通則面黑皮毛焦而終矣。 厥陰終者, 中熱嗌乾, 善溺心煩, 甚則舌卷卵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