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古籍文献 >> 中医古籍 >> 景岳全书 >> 正文

景岳全書-卷之三十七天集雜證謨第 2 页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9 17:33:08
上縮而終矣。 此十二經之所敗也。


諸病死證八
脈要精微論曰: 五臟者, 中之守也。 言而微, 終日乃復言者, 此奪氣也。 衣被不斂, 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 此神明之亂也。 倉廩不藏者, 是門戶不要也。 水泉不止者, 是膀胱不藏也。 得守者生, 失守者死。 夫五臟者, 身之強也。 頭者精明之府, 頭傾視深, 精神將奪矣。 背者胸中之府, 背曲肩垂, 府將壞矣。 腰者腎之府, 轉搖不能, 腎將憊矣。 膝者筋之府, 屈伸不能, 行則僂附, 筋則憊矣。 骨者髓之府, 不能久立, 行則振掉, 骨將憊矣。 得強則生, 失強則死。

玉版篇帝曰: 諸病皆有逆順, 可得聞乎? 岐伯曰: 腹脹, 身熱, 脈大, 是一逆也。 腹鳴而滿, 四肢清, 泄, 其脈大, 是二逆也。 ?而不止, 脈大, 是三逆也。 欬且溲血脫形, 其脈小勁, 是四逆也。 欬, 脫形身熱, 脈小以疾, 是五逆也。 如是者, 不過十五日而死矣。 其腹大脹, 四末清, 脫形, 泄甚, 是一逆也。 腹脹便血, 其脈大, 時絕, 是二逆也。 欬溲血, 形肉脫, 脈搏, 是三逆也。 嘔血, 胸滿引背, 脈小而疾, 是四逆也。 欬嘔腹脹, 且飧泄, 其脈絕, 是五逆也。 如是者, 不過一時而死矣。

五禁篇帝曰: 何謂五逆? 岐伯曰: 熱病脈靜, 汗已出, 脈躁盛, 是一逆也。 病泄, 脈洪大, 是二逆也。 著痹不移, ?肉破, 身熱, 脈偏絕, 是三逆也。 淫而奪形, 身熱, 色夭然白, 及後下血衃, 血衃篤重, 是四逆也。 寒熱奪形, 脈堅搏, 是謂五逆也。

玉機真藏論曰: 五實死, 五虛死。 帝曰: 願聞五實五虛。 岐伯曰: 脈盛, 皮熱, 腹脹, 前後不通, 悶瞀, 此謂五實。 脈細, 皮寒, 氣少, 泄利前後, 飲食不入, 此謂五虛。 帝曰: 其時有生者何也? 岐伯曰: 漿粥入胃, 注泄止, 則虛者活, 身汗得後利, 則實者活。 此其候也。

保命全形論曰: 夫鹽之味鹹者, 其氣令器津泄; 弦絕者, 其音嘶敗; 木敷者, 其葉發; 病深者, 其聲噦。 人有此三者, 是謂壞府, 毒藥無治, 短鍼無取。

五色篇雷公曰: 人不病卒死, 何以知之? 帝曰: 大氣入於臟腑者, 不病而卒死矣。

雷公曰: 病小愈而卒死者, 何以知之? 帝曰: 赤色出兩顴, 大如母指者, 病雖小愈, 必卒死。 黑色出於庭, 大如母指者, 必不病而卒死。

奇病論帝曰: 有癃者, 一日數十溲, 此不足也。 身熱如炭, 頸膺如格, 人迎躁盛, 喘息氣逆, 此有餘也。 太陰脈細微如髮者, 此不足也, 其病安在? 名為何病? 岐伯曰: 病在太陰, 其盛在胃, 頗在肺, 病名曰厥, 死不治, 此所謂五有餘二不足也。 帝曰: 何謂五有餘二不足? 曰: 所謂五有餘者, 五病之氣有餘也; 二不足者, 亦病氣之不足也。 今外得五有餘, 內得二不足, 此其身不表不裏, 亦正死明矣。

陽明脈解篇曰: 陽明厥則喘而惋, 惋則惡人。 帝曰: 或喘而死者, 或喘而生者何也? 岐伯曰: 厥逆連臟則死, 連經則生。

厥論曰: 三陰俱逆, 不得前後, 使人手足寒, 三日死。 少陽厥逆, 機關不利, 腰不可以行, 項不可以顧, 發腸癰不可治, 驚者死。 手心主少陰厥逆, 心痛引喉, 身熱, 死不可治。 詳厥逆門。

通評虛實論帝曰: 消癉虛實何如? 岐伯曰: 脈實大, 病久可治; 脈懸小堅, 病久不可治。 帝曰: 癲疾何如? 曰: 脈搏大滑, 久自已; 脈小堅急, 死不治。 帝曰: 癲疾之脈, 虛實何如? 曰虛則可治, 實則死。 帝曰: 腸澼便血何如? 曰: 身熱則死, 寒則生。 腸澼下白沫何如? 曰: 脈沉則生, 脈浮則死。 帝曰: 腸澼下膿血何如? 曰: 脈懸絕則死, 滑大則生。

癲狂篇曰: 癲疾者, 癲發如狂者死不治。

厥病篇曰: 風痺淫濼, 病不可已者, 足如履冰, 時如入湯中, 股脛淫濼, 煩心頭痛, 時嘔時悗, 眩已汗出, 久則目眩, 悲以喜恐, 短氣不樂, 不出三年死也。 真心痛, 手足清至節, 心痛甚, 旦發夕死, 夕發旦死。 真頭痛, 頭痛甚, 腦盡痛, 手足寒至節, 死不治。

痺論帝曰: 痺其時有死者, 或疼久者, 或不已者, 其故何也? 岐伯曰: 其入臟者死, 其留連筋骨間此疼久, 其留皮膚間者易已。


傷寒死證九
俱詳列傷寒瘟疫二門熱病篇曰: 三陰三陽, 五臟六腑皆受病, 營衛不行, 五臟不通, 則死矣。

誤治死證十
六元正紀大論曰: 大積大聚, 其可犯也, 衰其大半而止, 過者死。

診要經終篇曰: 凡刺胸腹者, 必避五臟。 中心者環死, 中脾者五日死, 中腎者七日死, 中肺者五日死, 中膈者皆為傷中, 其病雖愈, 不過一歲死。

刺禁論曰: 臟有要害, 不可不察, 肝生於左, 肺藏於右, 心部於表, 腎治於裏, 脾為之使, 胃為之市。 膈肓之上, 中有父母, 七節之傍, 中有小心, 從之有福, 逆之有咎。 刺中心, 一日死, 其動為噫, 刺中肝, 五日死, 其動為語。 刺中腎, 六日死, 其動為嚏。 刺中肺, 三日死, 其動為欬。 刺中脾, 十日死, 其動為吞。 刺中膽, 一日半死, 其動為嘔。 刺跗上中大脈, 血出不止死。 刺面中溜脈, 不幸為盲。 刺頭中腦戶, 入腦立死。 刺陰股中大脈, 血出不止死。 刺臂太陰脈, 出血多立死。

小鍼解曰: 取五脈者死, 言病在中, 氣不足, 但用鍼盡大瀉其諸陰之脈也。 取三陽之脈者, 唯言盡瀉三陽之氣, 令病人恇然不復也。 奪陰者死, 言取尺之五里五往者也。 奪陽者狂, 正言也。 所謂五臟之氣已絕於內者, 脈口氣內絕不至, 反取其外之病處與陽經之合, 有留鍼以致陽氣, 陽氣至則內重竭, 重竭則死矣。 其死也無氣以動, 故靜。 所謂五臟之氣已絕於外者, 脈口氣外絕不至, 反取其四末之輸, 有留鍼以致其陰氣, 陰氣至則陽氣反入, 入則逆, 逆則死矣。 其死也陰氣有餘, 故躁。

玉版篇曰: 夫鍼之與五兵, 其孰小乎? 能殺生人, 不能起死者也。 帝曰: 願卒聞之。 岐伯曰: 經隧者, 五臟六腑之大絡也, 迎而奪之而已矣。 帝曰: 上下有數乎? 曰: 迎之五里, 中道而止, 五至而已, 五往而藏之氣盡矣, 故五五二十五而竭其輸矣, 此所謂奪其天氣者也。 帝曰: 願卒聞之。 曰: 闚門而刺之者, 死於家中; 入門而刺之者, 死於堂上。

癰疽死證十一
癰疽篇, 玉版篇等義, 俱詳列外科。

絕穀死證十二
平人絕穀篇帝曰: 願聞人之不食, 七日而死何也? 伯高曰: 神者, 水穀之精氣也。 故腸胃之中, 常留穀二斗, 水一斗五升。 故平人日再後, 後二升半, 一日中五升, 七日五七三斗五升, 而留水穀盡矣。 故平人不食飲七日而死者, 水穀精氣津液皆盡故也。

乳子死證十三
通評虛實論帝曰: 乳子而病熱, 脈懸小者何如? 岐伯曰: 手足溫則生, 寒則死。 帝曰: 乳子中風熱, 喘鳴肩息者, 脈何如? 岐伯曰: 喘鳴肩息者, 脈實大也, 緩則生, 急則死。

論疾診尺篇曰: 嬰兒病, 其頭毛皆逆上者, 必死。

熱病篇曰: 老人嬰兒, 熱而腹滿者死。

述古十四
華元化曰: 不病而五行絕者死。 不病而性變者死。 不病而暴語妄者死。 不病而暴不語者死。 不病而喘息者死。 不病而強中者死。 不病而暴目盲者死。 不病而暴腫滿者死。 不病而大便結者死。 不病而暴無脈者死。 不病而暴昏冒如醉者死。 此內外先盡故也。 逆者即死。 順者二年無有生者也。

景岳全書卷之三十七終

上一页  [1] [2]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