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古籍文献 >> 中医古籍 >> 景岳全书 >> 正文

景岳全書-卷之四十一謨集小兒則下第 2 页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9 17:40:32
丸為主, 而以補藥佐之。 設若泛行剋伐, 復傷元氣, 則必不時舉發, 久而變危, 多致不救。 又有驚癇, 風癇, 食癇三種。 治驚癇, 宜比金丸, 茯神丸, 錢氏養心湯, 辰砂妙香散, 清神湯, 虎睛丸之類主之。 風癇用錢氏牛黃丸, 消風丸, 星蘇散之類主之。 食癇用妙聖丹主之。

薛立齋曰: 妊娠若遇驚恐, 則必內應於胎, 故一月足厥陰脈養, 驚則肝有病; 二月足少陽脈養, 驚則膽病; 三月手少陰脈養, 驚則心受病; 四月名為離經; 五月足太陰脈養, 驚則脾受病; 六月足陽明脈養, 驚則胃受病; 七月手太陰脈養, 驚則肺受病; 八月手陽明脈養, 驚則大腸受病; 九月足少陰脈養, 驚則腎受病。 是臟腑納氣於丹田, 自肝至腎, 十經滋養而生, 此則胎中所致也。 若既生之後, 或驚怪所觸, 或乳哺失節, 或乳母飲食起居, 六淫七情, 臟氣不平, 亦致是證。 須察見證屬於何經, 更別陰陽, 以調補脾胃為主, 否則不時舉發, 甚至不救。

附按
薛氏治一小兒, 患前證, 吐痰困倦, 半餉而甦, 諸藥不效, 年至十三而頻發。 用肥厚紫河車生研爛, 入人參, 當歸末, 搗丸, 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日進三五十丸, 日進三五服, 乳化下。 一月漸愈。

又佐以八珍湯全愈。 又一兒七歲發驚癇, 令其恣飲人乳後, 發漸疏而輕。 至十四復發, 用乳不效, 亦用河車丸數具而愈, 常用加減八味丸而安。 後至二十三歲復發而手足厥冷, 仍用前法, 佐以八味丸, 十全大補湯而痊。

又治數小兒, 皆以補中益氣湯, 六君子湯, 六味, 八味等丸, 相間用之, 皆得全愈。

癲癇諸經義及大人證治諸法, 俱詳載癲狂門, 所當參閱。

溺白三十五
小兒便如米泔, 或溺停少頃變作泔濁者, 此脾胃濕熱也。 凡飲食不節者多有此證, 然亦有氣虛下陷而然者。 若脈證兼火者, 當清利, 宜導赤散, 或四味肥兒丸。 若飲食過傷兼脹滯者, 宜保和丸, 大安丸。 若形氣不足, 或黃瘦, 或嘔泄者, 宜五味異功散, 或四君子湯, 或補中益氣湯。 若肝腎火盛, 移熱膀胱者, 必兼痛澀煩熱, 宜七味龍膽瀉肝湯。 若脾胃本虛而兼濕熱者, 宜四君子湯加炒黃連。 若止見溺白而別無煩熱脈證, 則但節其生冷水果及甘甜等物, 不久自愈。 切不可因其溺白, 而過用芩, 梔子之類, 多致傷脾而反生吐瀉等證, 漸至羸敗者, 是皆誤治之害也, 不可不察。

變蒸三十六
巢氏云: 小兒變蒸者, 以長血氣也。 變者上氣, 蒸者體熱。 錢仲陽曰: 變者, 易也。 小兒在母腹中, 乃生骨氣, 五臟六腑成而未全。 自生之後, 即長骨脈, 臟腑之神志, 自內而長, 自下而上。 故以生之日後三十二日一變蒸, 即覺情志有異於前, 何也? 長生意志臟腑故也。 何謂三十二日長骨添精神? 蓋人有三百六十五骨節, 以應天數, 內除手足中四十五碎骨外, 共有三百二十數, 自下生骨, 一日十段而上之, 十日百段, 而三十二日計三百二十段為一遍, 亦曰一蒸。 凡一周遍, 乃生虛熱諸病, 如是十周, 則小蒸畢也。 故初三十二日一變, 生腎志; 六十四日二變一蒸, 生膀胱; 九十六日三變, 生心喜; 一百二十八日四變二蒸, 生小腸; 一百六十日五變, 生肝哭; 一百九十二日六變三蒸, 生膽; 二百二十四日七變, 生肺聲; 二百五十六日八變四蒸, 生大腸; 二百八十八日九變, 生脾; 三百二十日十變五蒸, 生胃, 此所謂小蒸畢也。 又手厥陰經為臟, 手少陽經三焦為腑, 此一臟一腑俱無狀, 故不變不蒸也。 太倉云: 氣入四肢, 長碎骨, 於十變後六十四日為一大蒸, 計三百八十四日, 又六十四日為二大蒸, 計四百四十八日, 又六十四日為三大蒸, 計五百一十二日, 至五百七十六日變蒸既畢, 兒乃成人也。 變者, 生五臟也; 蒸者, 養六腑也。 每經一變一蒸, 情態即異, 輕則發熱微汗, 其治法, 平和者微表之, 實熱微利之, 用紫霜丸, 黑散子, 柴胡散。 有寒無熱, 并吐瀉不乳多啼者, 當歸散, 調氣散主之。

薛立齋曰: <全嬰方論>云: 變蒸者, 以長氣血也。 變者上氣, 蒸者發熱也。 輕則體熱虛驚, 耳冷微汗, 唇生白泡, 三日可愈。 重則寒熱脈亂, 腹痛啼叫, 不能乳食, 食即吐乳五日方愈。 古方以黑散子, 紫霜丸主之。 竊謂此證, 小兒所不免者, 雖勿藥可也, 況前藥乃屬峻厲, 非惟臟腑不能勝, 抑且反傷氣血, 慎之, 慎之; 余嘗見一小兒, 至二變發熱有痰, 投以抱龍丸一粒, 卒至不救, 觀此可驗矣。 若不熱不驚, 略無證候而暗變者, 蓋受胎氣壯實故也。

景岳曰: 小兒變蒸之說, 古所無也, 至西晉王叔和始一言之, 繼自隋, 唐巢氏以來, 則日相傳演, 其說益繁。 然以余觀之, 則似有未必然者, 何也? 蓋兒胎月足離懷, 氣質雖未成實, 而臟腑已皆完備。 及既生之後, 凡長養之機, 則如月如苗, 一息不容有間, 百骸齊到, 自當時異而日不同, 豈復有此先彼後, 如一變生腎, 二變生膀胱, 及每變必三十二日之理乎? 又如小兒之病與不病, 余所見所治者, 蓋亦不少, 凡屬違和, 則不因外感必以內傷, 初未聞有無因而病者, 豈真變蒸之謂耶? 又見保護得宜, 而自生至長, 毫無疾痛者不少, 抑又何也? 雖有暗變之說, 終亦不能信然。 余恐臨證者有執迷之誤, 故道其愚昧若此, 及如前薛氏之戒, 皆不可不察也。 明達者以為然否?

小兒下論列方三十七
理中湯熱一。 十全大補湯補二十。 溫胃飲新熱五。 理陰煎新熱三。 八味地黃丸補一二一。 五君子煎新熱六。 理中丸熱一。 養中煎新熱四。 六味地黃丸補百二十。 胃關煎新熱九。 四君子湯補一。 加減八味丸補一二二。 六君子煎補五。 補中益氣湯補三十。 白朮散和三十。 生脈散補五六。 人參養胃湯小四一。 團參散小三五。 益黃散和十九。 人參清肺湯寒三六。 三陰煎新補十一。 參附湯補三七。 五味異功散補四。 安神丸寒一四三。 茯神湯小六十。 六味異功煎新熱七。 調中湯小二。 六味回陽飲新熱二。 和中丸和八七, 八八。 六安煎新和二。 芍藥枳朮丸新和十六。 大健脾丸和八五。 歸脾湯補三二。 八珍湯補十九。 人參養營湯補二一。 逍遙散補九二。 參薑飲新熱八。 人參安胃散小四二。 大營煎新補十四。 一陰煎新八。 加減一陰煎新補九。 耆附湯補四三。 參苓散補五三。 當歸六黃湯寒六四。 清神湯小六一。 虎睛丸小百一。 調中丸小三。 保和丸小三五。 參朮二陳煎新和四。 二陳湯和一。 大安丸小三六。 啟脾丸和八六。 和胃飲新和五。 大和中飲新和七。 竹茹湯和一二一。 五苓散和一八二。 錢氏養心湯小五九。 胃苓湯和百九十。 益元散寒百十二。 辰砂妙香散固十五。 玉泉散新寒十五。 柴胡散小二一。 葛花解酲湯和一二四。 香連丸寒百十三。 比金丸小百。 十味香薷飲和一七一。 紫河車丸小百九。 消食丸小三七。 藿香安胃散熱七一。 如聖丸小一二六。 紫霜丸小百三十。 龍膽瀉肝湯寒六三。 排氣飲新和六。 小和中飲新和八。 地黃清肺飲小六九。 瀉黃散寒五七。 四苓散和一八七。 硃砂安神丸寒一四二。 小分清飲新和十。 蘭香散小百十。 東垣清胃散寒五四。 導赤散寒一二二。 星蘇散小二四。 五物香薷飲和百七十。 消風丸小百四。 妙聖丹小百五。 橘皮竹茹湯和一二二。 胡黃連丸小一二二。 黃連丸小一三一。 竹葉石膏湯寒五。 木香丸小百二十。 白餅子小三九。 地龍丸小八。 五黑散子未收。 四味肥兒丸小百十一。 大蘆薈丸小百十五。 蟾蜍丸小一二三。 搽牙散痘一三五。 聖朮煎新熱二五。 神香散新和二十。 錢氏牛黃丸小九二。 赤金豆新攻二。 馬鳴散痘一三八。 大蕪荑湯小百八。 白粉散外一九六。 雄黃散痘一三三。 助胃膏小六。

景岳全書卷之四十一終

上一页  [1] [2]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