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指南医案--木乘土第 2 页
郭 脉弦,心中热,欲呕,不思食,大便不爽,乃厥阴肝阳顺乘胃口,阳明脉络不宣,身体掣痛,当两和其阳,酸苦泄热,少佐微辛。
川连 桂枝木 生牡蛎 乌梅 生白芍 川楝子
芮 前议肝病入胃,上下格拒,考内经诸痛,皆主寒客,但经年累月久痛,寒必化热,故六气都从火化,河间特补病机一十九条亦然,思初病在气,久必入血,以经脉主气,络脉主血也。此脏腑经络气血,须分晰辨明,投剂自可入彀,更询初病因惊,夫惊则气逆,初病肝气之逆,久则诸气均逆,而三焦皆受,不特胃当其冲矣,谨陈缓急先后进药方法,厥阴篇云,气上撞心,饥不能食,欲呕,口吐涎沫,夫木既犯胃,胃受克为虚,仲景谓制木必先安土,恐防久克难复,议用安胃一法。
川连 川楝子 川椒 生白芍 乌梅 淡姜渣 归须 橘红
内经以攻病克制曰胜方,补虚益体,须气味相生曰生方,今胃被肝乘,法当补胃,但胃属腑阳,凡六腑以通为补,黄连味苦能降,戴元礼云,诸寒药皆凝涩,惟有黄连不凝涩,有姜椒归须气味之辛,得黄连川楝之苦,仿内经苦与辛合,能降能通,芍药酸寒,能泄土中木乘,又能和阴止痛,当归血中气药,辛温上升,用须力薄,其气不升,梅占先春,花发最早,得少阳生气,非酸敛之收药,得连楝苦寒,内经所谓酸苦泄热也,以气与热俱无形无质,其通逐之法迥异,故辨及之。
又 春分前七日,诊右脉虚弦带涩,左脉小弦劲而数,胃痛已缓,但常有畏寒鼓栗,俄顷发热而解,此肝病先厥后热也,今岁厥阴司天,春季风木主气,肝病既久,脾胃必虚,风木郁于土宫,营卫二气,未能流畅于经脉,为营养护卫,此偏热偏寒所由来矣,夫木郁土位,古人制肝补脾,升阳散郁,皆理偏就和为治,勿徒攻补寒热为调,今春半天令渐温,拟两和气血,佐以宣畅少阳太阴,至小满气暖泄越,必大培脾胃后天,方合岁气体质调理,定春季煎丸二方。
人参 茯苓 广皮 炙草 当归 白芍 丹皮 桑叶
姜枣汤法丸。
间用煎方 人参 广皮 谷芽 炙草 白芍 黄芩 丹皮 柴胡
卜 有年,冬藏不固,春木萌动,人身内应乎肝,水弱木失滋荣,阳气变化内风,乘胃为呕,攻胁为痛,仲景以消渴心热属厥阴,内经以吐涎沫为肝病,肝居左而病炽偏右,木犯土位之征,经旨谓肝为刚脏,非柔不和,阅医药沉桂萸连,杂以破泄气分,皆辛辣苦燥,有刚以治刚之弊,倘忽厥逆瘛疭奈何,议镇阳熄风法。
生牡蛎 阿胶 细生地 丹参 淮小麦 南枣
又 内风阳气,鼓动变幻,皆有形无质,为用太过,前议咸苦入阴和阳,佐麦枣以和胃制肝获效,盖肝木肆横,胃土必伤,医治既僻,津血必枯,唇赤舌绛咽干,谷味即变酸腻,显是胃汁受劫,胃阴不复,夫胃为阳明之土,非阴柔不肯协和,与脾土有别故也。
生牡蛎 阿胶 细生地 小麦 炒麻仁 炒麦冬 炙草
张五七 脉小弦,纳谷脘中哽噎,自述因乎悒郁强饮,则知木火犯土,胃气不得下行所致,议苦辛泄降法。
黄连 郁金 香淡豆豉 竹茹 半夏 丹皮 山栀 生姜
又 前方泄厥阴,通阳明,为冲气吐涎脘痞,不纳谷而设,且便难艰阻,胸胀闷,上下交阻有年,最虑关格,与进退黄连汤。
江 晨起腹痛,食谷微满,是清浊之阻,按脉右虚左弦,不思饮食,脾胃困顿,都属虚象,古人培土必先制木,仿以为法。
人参 淡吴萸 淡干姜 炒白芍 茯苓
周五九 酒热湿痰,当有年正虚,清气少旋,遂致结秘,不能容纳,食少,自述多郁易嗔,议从肝胃主治。
半夏 川连 人参 枳实 茯苓 姜汁
王五五 哕逆举发,汤食皆吐,病在胃之上脘,但不知起病之因由,据云左胁内结瘕聚,肝木侮胃,明系情怀忧劳,以致气郁结聚,久病至颇能安谷,非纯补可知,泄厥阴以舒其用,和阳明以利其腑,药取苦味之降,辛气宣通矣。
川楝子皮 半夏 川连 姜汁 左牡蛎 淡吴萸
唐 痞逆恶心,是肝气犯胃,食入卧着,痛而且胀,夜寐不安,亦是胃中不和,贵乎平肝养胃致其复,若见有形冲逆之状,攻伐兢进,有痞满成胀之患。
川连 神曲 吴萸 川楝子 楂肉 郁金
姚 寒热呕吐,胁胀脘痹,大便干涩不畅,古云九窍不和,都属胃病,法当平肝木,安胃土,更常进人乳姜汁,以益血润燥宣通,午后议用大半夏汤。
人参 半夏 茯苓 金石斛 广皮 菖蒲
胡氏 经后寒热,气冲欲呕,忽又如饥,仍不能食,视其鼻准亮,咳汗气短,多药胃伤,肝木升逆,非上焦表病。
炙甘草 小生地 芝麻仁 阿胶 麦冬 白芍 牡蛎
又 照前方去牡蛎加人参。
又 冲阳上逆,则烦不得安,仍是阴弱,夫胃是阳土,以阴为用,木火无制,都系胃汁之枯,故肠中之垢不行,既知阴亏,不必强动大便。
人参 鲜生地 火麻仁 天冬 麦冬 炙草
徐氏 经候适来,肢骸若撤,环口肉瞤蠕动,两踝臂肘常冷,夫冲脉血下,跷维脉怯不用,冲隶阳明,厥阴对峙,因惊肝病,木乘土位,以致胃衰,初则气升至咽,久则懒食脘痞,昔人有治肝不应,当取阳明,阳明不阖,空洞若谷,厥气上加,势必呕胀吞酸,然阳明胃腑,通补为宜,刚药畏其劫阴,少济以柔药,法当如是。
人参二钱 半夏姜汁炒三钱 茯苓三钱 淡附子七分 白粳米五钱 木瓜二钱
胃虚益气而用人参,非半夏之辛,茯苓之淡,非通剂矣,少少用附子以理胃阳,粳米以理胃阴,得通补两和阴阳之义,木瓜以酸,救胃汁以制肝,兼和半夏附子之刚愎,此大半夏与附子粳米汤合方。
张氏 肝病犯胃,心痛,干呕不能纳食,肢冷泄泻,腑经阳失流展,非虚寒也。
金铃子散加川连、乌梅、桂枝、生姜。
文章录入:中医五绝网 责任编辑:中医五绝网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