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女人:做妈妈准备好了么第 4 页
问题三:放弃生育
社会的飞速发展让女性承担了和男性同样重要的工作职责,但这个竞技场并不是公平,女性必须面对生育问题。现在社会发展的状况,使得各种所有制都存在着。这种市场经济市场选择的情况下,各种职业竞争很激烈,女职工的权益保障,相对处于一种不均衡状态。由于就业压力巨大,很多妇女为了保全工作岗位,即使生育、哺乳等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也只好忍气吞声。在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同时,她们也不得不放弃女性的天职。
全国妇联调查显示,有40%的妇女在孕期没有受到特殊保护,因生育等正常生理行为受到权益侵害,要工作,还是要孩子,已经成为困扰许多职业女性,甚至家庭的两难问题。
面对两难,女性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相信无论那种解决方法都会让女性拥有更丰富的生活。对林巧稚来说,她的选择是无怨无悔的。
案例链接:
手术室里的圣母——女医生
“她终身未婚,却拥有着最丰盛的爱;她没有子女,却是最富有的母亲。她是东西方文化交融陶冶出的杰出女性;她是母亲和婴儿的守护神。”——作家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巧稚。
典型职场:医院,医生每天面对的超过常人多少倍的生生死死,她们的工作不单是一份事业,更带着沉重的责任。
职场特点:救死扶伤,永远带着使命感,为了别人的幸福和健康,自己承受问题。
生育观点:为了更多的妈妈放弃自己做妈妈的权利
典型人物:万婴之母——林巧稚
林巧稚,1901年12月31日出生在福建思明县鼓浪屿的一个教员家庭。她5岁时便失去母亲,从小性格倔强。在父亲的引导下,她信奉基督教,向往着人类“平等、自由、幸福”。1921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协和医学堂,经8年学习,获医学博士学位,被聘为协和医院妇产科大夫,成为这个医学堂留下的第一位中国女医生。
在当时,一个28岁的女子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很不容易的。林巧稚生长的年代,正是妇女们受着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重重压迫的年代。她决意冲破几千年重男轻女的旧礼教,用自己的努力去打破“女人不行”的传统观念,为女子争一口气。当时这个英美教会所办的医院的聘约上有一条规定是:在聘期间不能结婚、生孩子。也就是说如果林巧稚结婚生育,前途就要受到严重的威胁。在事业和个人幸福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她把事业放在了第一位,为此宁肯独身,与协和医院签下了一年又一年的合约。
林巧稚并不是独身主义者,她性格开朗,热情好动,对生活充满了浪漫的向往。她还热爱音乐和文学,崇拜莎士比亚。但是对事业的狂热,使她放弃了很多很多。林巧稚曾说过:“健康应从婴儿抓起,我一辈子没有结婚,为什么呢?因为结婚就要准备做母亲,就要拿出时间照顾好孩子。为了事业我决定了不结婚。”
林巧稚说,她一生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她从这些哭声中感受到生命的奇妙,感受到作为医生的自豪,也体会到了母亲的快乐。林巧稚自己虽然没有做过母亲,却无愧是我们可爱的第二代、第三代的母亲,一位在精神上十分富足的母亲,不愧于“中国医学圣母”的称号。作家张清平曾这样评价林巧稚。
在旧社会,当林巧稚看到无数孕妇到分娩前还得不到休息,仍在做着繁重的劳动,否则就有被解雇或无法生活的威胁时,她表示了莫大的义愤。作为一个妇产科医生,她要求社会给予妇女生理上的照顾,并且她坚信,这一天总会来到的。
新中国诞生了。年近半百的林巧稚,到新华书店精心挑选了一帧开国大典群英图,挂在家里会客室的墙上。她是这样表述自己当时的思想感情的:“在我眼前,云雾散了,雨过天晴了,我受着阳光的沐浴,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是的,林巧稚已经不是青年了,她不是用歌唱、欢呼,而是用把自己的感情、力量倾注到妇产科事业上的决心和行动来迎接新中国的到来。她专心致志地考虑新中国的妇幼保健工作。
林巧稚一直信奉一句中国古语“医乃仁术”,她在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她的大爱。她看门诊,从不三言两语便把病人打发走,总要盘根问底,甚至家务琐事,她也不厌其烦地细心询问。把妇女的许多疾病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家庭生活及夫妻生活等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综合治疗和调理。对于个别医生的冷嘲热讽,她这样反驳:“医生不知道病人的冷暖,没有与病人同呼吸,共命运的感情,怎么能治好病?”她要求下级大夫对病人要热情,说话不能刺激病人,要帮助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病人从医生护士的言行上看到生的希望。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林巧稚救过不知多少妇女和婴儿的命,在她保存的接生记录中,有各种与林巧稚息息相关的名字:仰林、敬林、思林,不一而足。许多孩子成大后都给她写信,叫她“林妈妈”。
有一次,北京骑河楼附近的一个妇女难产,由于家庭困难请不起医生出诊,绝望之中的产妇家属在万般无奈中试请了林巧稚。林巧稚马上摸黑来到这个产妇家中,检查发现产妇的羊水已经破胎而出,子宫收缩无力,孩子被卡住。林巧稚立刻采取抢救措施,终于保住了母子的生命。家里感激万分,忙着烧火做饭感谢林大夫。可林巧稚伸手从桌上抓起一块冰凉的白薯,一直守候到天亮。 临走时,这家人问林大夫出诊的费用。林巧稚不但没有收一分钱,还把身上的钱掏出来,让产妇的家属给产妇买营养品。
一天,一个孕妇就诊时告诉林巧稚,她以前生过几胎都没活,说着、说着就流下了眼泪。林巧稚理解这个母亲的心情,精心照料着产妇,并使她顺利地生下一个漂亮的男孩。可是婴儿生下来发烧不止,哇哇直哭。她便仔细给婴儿轻轻地按摩脑门,那小孩握住了林巧稚的手后慢慢睡着了。林巧稚怕惊醒睡着的婴儿,不忍心把手指抽出来,在孩子身旁蹲了几个小时。护士来叫她去吃晚饭,她也一动不动。她说:“我一动会把孩子惊醒。只要他能睡好,就有活的希望。”
有一个外地的年轻妇女因子宫颈口发生病变,被诊断为癌症,便来到协和医院求医。当时医院准备对她做子宫切除手术。但当林巧稚听说这个妇女怀的是头一胎时,心软了,便决定暂不切除子宫,让孕妇每个星期来检查一次,希望帮她争取最后做母亲的机会。几个月后,这位孕妇生下一个胖胖的女孩,而以前子宫的“病变”也奇迹般地消失了。为了纪念林大夫,母亲给孩子取名“念林”。
新中国成立后,林巧稚在协和医院为一位衣着十分朴素的病人做妇产科的例行检查。林巧稚一边检查,一边问:“以前生过小孩吗?” 那位妇女告诉她,1927年的时候生过一个男孩,有九磅重,可由于条件太坏了,孩子生下不久就生病死去。林巧稚问:“后来为什么隔了这么长的时间,不再要孩子呢?”那位妇女说,后来的环境更恶劣了,行军、打仗、长征,身体又落下了病根。林巧稚为眼前这位妇女放弃做母亲的权利深为感动。后来林巧稚才知道这位妇女就是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邓颖超的牺牲精神和平易近人的作风给林巧稚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鼓舞,使她感受到母亲的深刻内涵。
上世纪50年代后,林巧稚除了看病接生之外,还忙于提倡计划生育、酝酿筹建我国第一个妇产科学的研究机构等工作,成为一名出色的社会活动家和千千万万母亲、儿童的代表。她搜集了协和医院里妇科疾病的各种历史资料和畸形胎儿的有关资料进行苦心钻研,从而攻克了许多妇科疑难病症、不治之症,并发表过许多在世界上都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她曾摘除了农村老大娘腹内几十斤重的大血瘤,找到了治疗绒毛膜上皮癌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救活了世界上第一例溶血症婴儿,其许多科研成果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医学上的空白。
林巧稚晚年,病魔缠身,但她仍然很少休息,坚持在家里修改和审订《妇科肿瘤》一书,这是她一生实践经验的总结。当秘书问她:“主任,你这双手接了多少个孩子啊?”她不加思索地回答:“千千万!”
1983年4月22日,我国现代妇产科医学的主要开拓者、著名的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大夫与世长辞了。就在她去世的前一天,她还在医院的病房里,一连接生了6个婴儿。闻讯赶来哀悼的人络绎不绝。她的挚友,她的同事,她的学生,她诊治过的患者,她亲手接生降临人间的普通公民,日理万机的中央领导同志,纷纷赶来向她告别。
她为妇女和儿童的保健事业,操劳了60多个春秋,亲手迎接了50000多个小生命。如今,她离我们而去了。然而,她为人类所作的卓越贡献,她的高尚品格,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里。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中医五绝网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饮食]吃螃蟹要喝两种酒 10-11 [药品]中医择时用药有讲究 10-08 [饮食]玉米的功效与作用 09-28 [饮食]助人长寿的四种食物 09-28 [婴幼]宝宝接种后如何护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虑症如何自我调节? 09-21 [饮食]吃螃蟹的四个健康吃法 09-21 [婴幼]小儿哮喘治疗应注意的五大误区 09-20 [急救]宝宝吞食异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发性功能障碍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