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切诊,既包括切脉,也包括对病人其它部位,如胸、腹、关、尺肤等处的按触。故中医的切诊,决不只限于切诊脉象。当然,切脉是中医诊断病证和推断预后的一项很有特色的手段,古人曾对中医的四诊作了生动而深刻的概括,说:“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意思就是说,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能正确判知病人的病证的医生,其学识是渊博的,技巧是精湛娴熟的,达到了料事如神的境地。由此,也可看出,切脉必须与望、闻、问三诊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切脉,是医生用手指切按病人的动脉,以根据不同脉象反映,了解病人所患病证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
切脉,在临床上一般都切“寸口”部位桡动脉的脉搏。为什么要在这个部位切脉呢?《难经·一难》说:“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保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其含义是说,肺主气,朝百脉,故肺为气血流注和营养脏腑,四肢百骸的重要器官,而寸口为手太阴肺经的动脉,所以可借以测脏腑、经络、气血等的病理变化。 切脉时,宜让病人取坐位或俯、仰卧位,手掌向上,前臂平放,使血流通畅。中医习惯用左手切病人右手脉象,右手切病人左手脉象。方法是先用中指按在病人腕后高骨(桡骨头)内侧的“关”部,然后用食指和无名指分别按在关前、关后、关前为寸部,关后为尺部。三个手指的疏密、根据病人的身高适当调整。医生宜手指微屈斜按,用指尖罗纹处接触病人脉搏,进行诊脉。左右手寸、关、尺三部,合称“六部”左右各三部,对脏腑的分属一般是:左寸为心;左关为肝、胆;左尺为肾、膀胱、小肠。右寸是肺;右关为脾、胃;右尺为肾、命门。 切脉时,医生用其手指的末端很轻地触诊病人的脉象,即是“浮取”,以较重的指力触诊病人的脉象(有时须按至骨上),称为“沉取”;介于“浮”取与“沉”取之间的即是“中取”。三部各用浮、中、沉切诊一遍,称为九候。医生的三指,可同时切脉(此为“总按”),也可分别切寸、关、尺部(称为“单诊”)。在切脉时,医生预先调匀自己的呼吸,才能较准确地算出病人脉搏每一息的至数,也利于专心一致地切诊病人脉象的变化。切脉时应尽量避免外来的干扰和情绪的波动,以免脉象失真。医生切脉的时间不宜少于三分钟,否则,可为假象所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