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药的发展历史第 4 页
明朝对膏药的应用更为普遍。陈实功的《外科正宗》载有“加味太乙膏”、“乾坤一气膏”、“琥珀膏”、“阿魏化痞膏”等多种膏药的制法和用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记有膏药的方剂和制法,如卷12下草部丹参一药中治妇人乳痛:丹参、白芷、芍药各二两?咀。以醋淹一夜,猪脂半斤微火煎成膏,去滓敷之;卷13草部细辛一药中治头白秃方:獐耳、细辛为末,槿木煎油调搽。汪机的《外科理例》瘰疬篇中记有:“……如不消,即以琥珀膏贴之。”肺痛肺痿篇中有:“肺痈已破,入风者不治,或用太乙膏”。可见当时已能用大膏药,治疗由肺脓疡造成的脓气胸症。
到了清朝,随着医药学的发展,膏药已经成为普遍的民间用药之一。在《医宗金鉴》中记载了许多的膏药方剂,有一部分目前还在流传着。如《外科全生集》记有: “阳和解凝膏”、“洞天鲜草膏”等。特别是出现了膏药的专门书籍,如吴尚先所著的《理瀹骈文》,是一部较完善的膏药专书。作者经过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和博采前人有关膏药的精华部分,写成了我国第一部专门膏药书籍,几乎把一切见闻的病都用膏药治疗;而且在原著中详细的论述了膏药治病机理,指出了膏药的配制方法和应用方法。他在20年间,“月阅症四、五千人,岁约五、六万人,出膏大小约十万余张”。总之,他把膏药系统化起来,对膏药的发展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该书在《黄帝内经》、《难经》、《金匮》、《伤寒》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应用阴阳五行、四诊八纲,精、气、血、津、液,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作为局部与整体统一观念的主要论点,创立了外治的独特疗法。该书内容非常丰富,治疗方法也多样化,收集了500余种单方和疑难杂病的治疗方法,包括皮肤科、骨科、妇科、产科、外科、小儿科、五官科等。在疾病种类上对疮疡、肠痈(阑尾炎)、呕吐、黄疸、水肿、消渴(糖尿病)、肺痿肺痨(肺结核)、风湿、食积、泄泻、肠结症、寒痹、头痛、心悸、久咳病等都有所论述。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中医药粥]治疗闭经的中医药粥 08-08 [中医外治]心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肠病治未病特色疗法 07-18 [中医外治]中药外用防痱子 07-17 [中医外治]小儿脾气虚泄泻外治法 07-14 [中医外治]脾阳虚泄泻中医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图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贴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内涵与优势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与中药穴位贴敷 07-03 [中医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疖痈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