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定位的方法
腧穴定位,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圣惠方》说:“穴点以差讹,治病全然纰缪”。因此,窦汉卿在《标幽赋》中提出“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证”。明确指出临床取穴,应经脉与腧穴相关,左右与前后互参,力求审慎。腧穴定位有一定的方法,这些方法的确立又有其科学的理论和客观的依据。它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根据中医典籍和历代针灸学专著,结合近年我国出版的高等医药院校和国际针灸班的教材和专著,密切联系临床实际和现代研究成果,经过分析、讨论,对十四经穴及部分经外奇穴作出标准定位。
由于历史条件的关系,中医学对人体部位与方位的描述与现代解剖学不完全相同。为了正确定取腧穴,在具体介绍定位方法之前,首先必须了解若干中医学中所称述的方位和部位名称。其中对于方位的描述,是以人体自然直立,两手下垂,掌心向内,两足与肩同宽的姿势而规定的。
1.“内”与“外”。 上肢以掌心一侧(即屈侧)称为“内侧”,是手三阴经穴分布的部位;以手背一侧(即伸侧)称为“外侧”,是手三阳经穴所分布的部位。下肢以距身体正中面近者为“内侧”,是足三阴经分布的部位;以距正中面远者为“外侧”,下肢的后部称为“后侧”,是足三阳经穴分布的部位。头面与躯干,也以近正中面者为“内”,远正中面者为“外”。
2.“前”与“后”。 凡距身体腹侧面近者为“前”,距背侧面近者为“后”。如人体的经脉分布以阳明在前,太阳在后,太阴在前,少阴在后,经穴亦然。针灸学中对于腧穴位置的描述,有时也以远端为“前”,近端为“后”,如二间在本节“前”,三间在本节“后”。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中药常识]中药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10-08 [中药常识]服中药时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药常识][图文]正确熬制中药注意事项 09-21 [中医文化]趣谈中药里的“药名戏” 09-16 [蒙古族]蒙古族医药的特色 09-15 [中药常识]白芥子和黄芥子的鉴别 09-15 [中医文化]叶天士学说何以广泛流传 09-11 [中医典故]古代摇虎撑的大夫 09-11 [传承发展]第三届全国民间中医药发展大会将… 09-10 [中药常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