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强直性脊柱炎
(1)风湿寒邪外袭
主证:背腰拘急疼痛,或连髋股,或引膝胫,或见寒热,腰背觉冷,遇寒则重,得温痛减,脉浮紧,苔白腻。
主证分析:寒湿之邪,侵袭腰背,痹阻经络,寒性收引,湿性凝滞,故背腰拘急疼痛且感觉冷;得温则气血较为流畅,故其痛减;遇寒则血益凝滞,故疼痛加重;风湿寒邪或留于髋股,或下注膝胫,故痛引髋股或膝胫;风寒束表,营卫不和,故见寒热。脉浮紧,苔白腻为风湿寒邪侵袭之象。
治则:疏风散寒,祛湿止痛。
方药:三痹汤加减。
独活10g,秦艽12g,细辛6g,川芎10g,当归12g,熟地15g,芍药10g,茯苓12g,桂枝10g,杜仲12g,牛膝10g,党参12g,黄芪12g,续断12g,防风10g,制川草乌各10g。
方解:方中独活、细辛、川乌、草乌祛风胜湿,散寒止痛,桂枝温经通络,为主药;熟地、续断、杜仲、牛膝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为辅药;川芎、芍药、当归补血活血;黄芪、党参、茯苓、甘草益气扶脾,均为佐药,使气血旺盛,以助主药驱邪外出;使以秦艽、防风祛周身之风湿寒邪从外而解。诸药合用,扶正祛邪,共奏疏风散寒、祛湿止痛之功。
(2)湿热浸淫
主证:背腰及腿部疼痛,活动后痛可减轻,口干不欲饮,无明显畏寒,但恶热,舌红苔黄厚腻,脉濡数。
主证分析:湿热之邪壅滞背、腰、腿部,经脉痹阻,气血郁遏不通,故至疼痛;活动后气机稍有舒展,湿滞得减,故痛或可减轻;湿热内盛,故不畏寒,但恶热;热灼津液,且内有湿邪,故口干不欲饮;舌红苔黄厚腻,脉濡数皆湿热之象。
治则: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方药:四妙丸加味。
苍术10g,黄柏10g,川牛膝15g,薏苡仁30g,鸡血藤30g,栀子10g,川断10g,乳香8g,没药8g,杜仲10g。
方解:苍术苦温燥湿,黄柏苦寒清下焦之热,配薏苡仁清利湿热,再以牛膝通利筋脉,引药下行,兼能强壮筋骨;川断、杜仲,助牛膝强健筋骨,配栀子以助黄柏之清利湿热;乳香、没药行瘀止痛,鸡血藤通经活络。全方共奏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之功。
(3)瘀血阻络
主证:腰背及腿部疼痛,日轻夜重,脊背活动受限,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主证分析:瘀血阻滞经脉,以致气血不能通畅,故背、腰、腿部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日轻夜重皆为瘀血内停征象。
治则: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当归10g,川芎12g,桃仁10g,红花10g,没药10g,五灵脂10g,牛膝15g,秦艽10g,土元10 g,羌活10g,地龙15g,香附15g。
方解:方中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没药、五灵脂消肿定痛并增强祛瘀之力,香附行气以活血,牛膝引瘀血下行并能强壮腰膝,秦艽、羌活以除周身痹痛;加土元以配方中地龙通络祛瘀。全方共奏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中药常识]中药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10-08 [中药常识]服中药时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药常识][图文]正确熬制中药注意事项 09-21 [中医文化]趣谈中药里的“药名戏” 09-16 [蒙古族]蒙古族医药的特色 09-15 [中药常识]白芥子和黄芥子的鉴别 09-15 [中医文化]叶天士学说何以广泛流传 09-11 [中医典故]古代摇虎撑的大夫 09-11 [传承发展]第三届全国民间中医药发展大会将… 09-10 [中药常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