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治脂肪肝
中医认为,脂肪肝属于积聚与瘀痰范畴。临床常见舌质暗,有紫点,瘀斑,有腻苔,约占脂肪肝患者的65%。该病发生机理以气滞血瘀为本,以肝胆湿热为标。以饮食不节、情绪不佳、肝失疏泄为诱因,以气滞于内、肝络阻塞、脾失健运、浊邪害清、气血痰瘀互结于胁下为基本病机。临床医生需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从气血、痰饮、寒热、虚实等方面予以精确辨证,对症治疗,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中医根据气血、湿热、痰瘀将脂肪肝辨证分为以下六种类型,分别进行辨证施治。
(一)肝郁气滞型
该型往往是指脂肪肝的早期,患者主要表现为肝区不适,胁肋胀痛,时有嗳气,食欲不振,口苦,胸闷善叹息,腹胀,或大便秘结,妇女经期乳房胀痛或月经不调,抑郁或急躁,常因情志刺激而症状加重,舌淡,苔薄或腻,脉弦或细。
治宜疏肝解郁,行气和中为主,方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泽泻30克,柴胡10克,陈皮12克,郁金15克,白芍药30克,生山楂30克,大黄9克,甘草6克。水煎服,一日一剂, 连服7天为一疗程。
(二)肝郁脾虚型
患者主要表现为:胸胁胀闷,抑郁不舒,倦怠乏力,腹胀纳差,便秘或便溏,舌质淡或暗红,舌苔薄白,脉细弦、弦滑或濡缓。
治宜养肝健脾,理气解郁。方以逍遥散加减:柴胡15克,白术12克,薄荷15克,白芍药20克,当归15克,茯苓20克,生姜、甘草各6克。水煎服,一日一剂, 连服7天为一疗程。
(三)痰湿内阻型
患者主要表现为:体质肥胖,头晕,两胁隐痛,胸脘满胀,腹胀,呕恶纳差,周身困重,倦怠乏力,大便黏滞不爽,舌质淡,舌苔薄白腻,脉沉滑。 治宜健脾化痰、利水除湿。方用二陈汤加减:半夏12克,陈皮12克,茯苓12克,泽泻20克,莱菔子20克,生山楂25克,黄精15克,白术12克,藿香12克,甘草6克。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7天为一疗程。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中药常识]中药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10-08 [中药常识]服中药时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药常识][图文]正确熬制中药注意事项 09-21 [中医文化]趣谈中药里的“药名戏” 09-16 [蒙古族]蒙古族医药的特色 09-15 [中药常识]白芥子和黄芥子的鉴别 09-15 [中医文化]叶天士学说何以广泛流传 09-11 [中医典故]古代摇虎撑的大夫 09-11 [传承发展]第三届全国民间中医药发展大会将… 09-10 [中药常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