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紫癜性肾炎
过敏性紫癜是以皮肤紫癜、出血性胃肠炎、关节炎及肾损害为特征的综合征。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损害称为紫癜性肾炎。
本病是机体对某些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引起的全身广泛性小血管炎。其致病原因可能与感染、食物或药物过敏、虫咬、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肾损害是由于血循环中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在肾脏内沉积所引起的,属于免疫复合物性肾炎,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病,年龄越大,肾脏受累越常见,肾炎病变也越重。
识病机 明证候
紫癜性肾炎主要是由于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复感外邪而发病。机体先天气阴两虚,营血又有伏热,外又复感风热、湿热之邪,从而两热相搏、血热炽盛,灼伤肌肤络脉,血溢肌表发为紫癜。《证治汇补》说::“热则伤血,血热不散,里实表虚,出于肌肤而发斑。”或因食异物秉体不受,或因虫咬,或因误用辛散之品,以致表虚里实,热毒乘虚而入,外溢肌肤而发紫癜;热毒内扰胃肠,阻遏气机,损伤肠络则腹痛、便血;热毒深入下焦,灼伤肾络,血渗尿中则见尿血;热伤肾关,肾失封藏,精微下泄则产生蛋白尿;热毒内蕴,久留不去,日久精血流失过度,气虚血滞脉络痹阻,转为脾肾亏虚,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肾虚不能化气行水,导致水湿停聚,泛溢肌肤而发水肿。
若久病失养,误治可致脾肾阳气衰微,中焦升降失司,下焦开阖无权,弱毒内聚,浊阴上逆,以至出现尿少、尿闭、水肿、恶心呕吐重证,甚至浊毒入血犯脑,而发神昏、谵语等危候。正如《证治汇补》所说:“既关且格,必小便不通,旦夕之间徒增呕吐,此因浊邪壅塞三焦,正气不得升降,所以关应下而小便闭,格应上而呕吐,阴阳闭绝,一日即死,最为危候。”
紫癜性肾炎的肾外症状表现为:①出血性和对称性分布皮疹。皮疹初起时为红色斑点状,压之可消失,以后逐渐变为紫红色出血性皮疹,稍隆起于皮表,常对称分布。②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痛,多为轻度疼痛,部分病例可有关节肿胀和活动受限。常见受累的关节为膝、踝和手。症状多于数日内消失,不遗留关节变形,但在活动期可复发。③腹痛,以脐周及下腹为主,多为阵发性绞痛,可伴恶心、呕吐及血尿,偶见吐血、便血。④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偶见咯血、高血压脑病或紫癜性病变所致的抽搐、瘫痪、昏迷等。肾脏症状表现为水肿、血尿、蛋白尿、肾性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
由于本病肾组织学改变不一,所以临床表现轻重悬殊,可分为5型:①轻型,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病理上多属微小病变或局灶性、节段性改变,预后良好。②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为特征。病理变化多属于局灶性、增殖性肾炎或弥漫增殖性肾炎,预后良好。③慢性肾炎综合征,表现为起病缓慢,皮损消退后肾炎持续存在,常伴有肾功能减退。此型常见于成年人,病理变化呈弥漫增殖性肾炎,常伴有不同程度新月体形成,预后较差。④肾病综合征,具有典型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多伴有肾功能减退,病理变化呈弥漫增殖性肾炎,常伴有不同程度新月体形成,预后差。⑤急进性肾炎,起病急,早期即有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明显,病变急剧变化,常在短期内死于肾功能衰竭。病理学检查50%以上肾小球可有新月体形成。此型虽少见,但预后严重。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中药常识]中药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10-08 [中药常识]服中药时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药常识][图文]正确熬制中药注意事项 09-21 [中医文化]趣谈中药里的“药名戏” 09-16 [蒙古族]蒙古族医药的特色 09-15 [中药常识]白芥子和黄芥子的鉴别 09-15 [中医文化]叶天士学说何以广泛流传 09-11 [中医典故]古代摇虎撑的大夫 09-11 [传承发展]第三届全国民间中医药发展大会将… 09-10 [中药常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