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石膏12大功用第 4 页
7.除烦止渴,主消渴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有5方用于治疗烦而渴,如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大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竹皮大丸,均取石膏除烦解渴之功。《药徴》言:“观此诸方,石膏主治烦渴也明矣。”《神农本草经》称石膏治“口干舌焦,不能息。”《名医别录》谓其“止消渴烦热。”晋葛洪《肘后方》用石膏30g捣碎,水500ml,煮取250ml,每次服20ml,治小便卒数,非淋,令人瘦。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为治疗消渴的经典方,石膏清火止消渴,以上消、中消为宜。《儒门事亲》用石膏、寒水石、滑石、天花粉各120g,甘草60g,为细末。每服6g,每日2至3次。治中暑烦渴。
8.安中通乳,主产后缺乳 《神农本草》论石膏“主产乳。”《大明本草》谓石膏“下乳。”清代名医叶天土言石膏“产乳者,产后乳汁不通也,阳明之脉,从缺盆下乳,辛寒能润,阳明润,则乳通也。”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有“治妇人乳无汁,单行石膏汤方,石膏120g,以水2升,煮3沸,稍稍服,1日令尽。”仝宗景在《通乳12法》一书中用白虎汤加玄参、麦冬、天花粉、竹叶、芦根,重用石膏清泻阳明之热,阳明润,津液得布,乳汁源流自旺。方中石膏之用量须灵活掌握,根据热势轻重调整用量,小量用15g,大量可用到100g。此药甘寒,伤脾胃之程度远较知母为轻,故只要热盛,可放胆应用。
9.清热通络,主热痹 生石膏辛寒清解宣透,即解肌除烦又清里结之热。热痹初起多有发热,口渴,脉大滑数,状似温病邪在卫气,伴有关节疼痛,数日后关节疼痛部位出现局部红肿,有灼热感。重用石膏120g,多则250g。《吴鞠通医案》中赵姓太阳痹案,其方用生石膏180g,并云:“(治痹)六脉洪大已极,石膏少用,万不见效,命且难保。”现代名医王季儒、章真如,治疗热痹皆重用生石膏,并把石膏列为治疗热痹必用之药。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中医五绝网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