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报刊文摘 >> 经验交流 >> 正文

施杞运用温经祛风散寒法治疗颈椎病经验第 2 页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中医文献杂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9 18:50:45

    颈椎病患者若周身关节疼痛,痛有定处,固定不移,得热痛减,遇寒加剧,先生多归为痛痹。外因多为感受寒邪,内因则为气血失调,正气不足。寒性受引,若来势汹涌,疼不可耐,先生谓非厉剂不能除,故多用川乌头、草乌头、附子等大温大热之品,力求速达,方取乌头汤加减。若寒邪束表,多用麻黄、桂枝、细辛、炮姜、半夏以辛温发散、温中燥湿,取麻桂温经汤之意。若患者病程较短,邪尚在表,嘱咐患者药渣亦可利用,加盐加醋热炒收干,包于毛巾袋内外敷于患处,取其热、药双重作用,以祛除寒湿,疏通经络。

    颈椎病属着痹者,是由人体正气不足,感受湿邪,气血痹阻而引起的,以肢体关节酸痛、重着、肿胀为特征。初起病多属实,以外邪为主,中期虚实夹杂,晚期则心脾肝肾不足为主,病多属虚。着痹在病变过程中易产生痰瘀,痰瘀又可成为继发病因作用于机体[5]。先生认为颈椎病多兼有痰瘀入络之现象,常用益气利水法(防己黄芪汤)、泻肺利水法(葶苈大枣泻肺汤)、峻下利水法(大承气汤、大陷胸汤)、温阳利水法(苓桂术甘汤、真武汤)[6]化痰利湿以通络。

    验案举隅

    李×,男,77岁,2005年5月8日初诊。主诉:反复颈部酸痛伴左臂麻木2年,渐加重。现病史: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酸痛不适,左臂麻木,夜间尤甚,畏寒。纳可,寐安,二便调。检查:颈部活动受限,第5、6、7颈椎压痛(+)。颈部MRI:C6/7、C5/6椎间盘突出。舌苔薄腻,质紫,脉弦细。诊断:颈椎病(神经根型)。辨证:气血痹阻,经络不遂。治法:祛瘀通络,蠲痹止痛。处方:身痛逐瘀汤加味。用药:炙黄芪18g,全当归9g,大川芎9g,赤白芍各12g,桃仁9g,杜红花9g,羌独活各9g,制乳香9g,五灵脂12g(包),左秦艽9g,制香附12g,川牛膝12g,广地龙9g,补骨脂12g,香谷芽12g,炙甘草3g,14剂。服后症状明显减轻,左臂尚有麻木。舌淡苔脉滑。于前方加入三棱12g,蓬莪术9g,7剂。三诊时症状已缓,继服原方7剂。

    按:此病例是较为典型的气血痹阻、经络不通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先生遵循石氏伤科“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的思想,且患者高年,故用炙黄芪、全当归益气活血以扶正,再用桃红四物汤以活血祛邪止痛,羌独活、左秦艽祛风除湿,舒筋通络,牛膝、地龙取其活血通利关节之意,川芎、香附行气活血,香附与炙甘草配伍,既可和胃,又可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祛瘀通络、蠲痹止痛之功。

【参考文献】
  1 施 杞主编.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395.

2 施 杞.动静力平衡失调与颈椎病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7(1):7.

3 胡劲松.施杞教授治疗治颈椎病经验[J].中医正骨,2004,16 (5):59.

4 郑 红.明清时期论治骨痹用药特色[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7(6):417.

5 胡荫奇主编.痹病古今名家验案全析[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93.

6 夏 翔主编.上海市名中医学术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6.521.

上一页  [1] [2]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