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体会
毛德西 河南省中医院
近年来,笔者应用芳香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略有心悟,现叙述如下,以冀与同道交流。
1.芳香化浊法
芳香化浊法,又称芳香醒脾和胃法。清代雷丰(少逸)在《时病论》中专列“芳香化浊法”,以治“梅湿”,并治“秽浊之气”。所云“秽浊之气”四时皆有,除气象因素外,他如醇酒、饮食、果肉等,均可诱发秽浊之气。秽浊之气发于脾胃,但可上蒸心肺,下及肝肾。伤及心脉,既可发作心绞痛。《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又曰:“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可见胃气与心息息相关。脾胃为脏腑经脉之宗,亦为心脉之宗。今胃中水谷之气不以宗气“贯心脉行呼吸”,而以秽浊之气上熏于心,使心脉痹阻而发生心绞痛。其证候特点为心前区闷痛,胃中痞满,纳谷不馨,时有泛吐,舌苔浊腻等。所用药物为藿香叶、佩兰叶、鲜荷叶、砂仁皮、苏叶等。还可加用具有芳香之气的川芎、当归等行气活血之品,以加快秽浊之气的化解。
2.芳香理气法
芳香理气法是应用芳香草类药物的疏散作用以达到通络止痛的效果,常用药物有香附、橘叶、郁金、苏叶、青皮、草果、芫荽等。而笔者喜用花类药物,如代代花、厚朴花、佛手花、三七花等;更喜用麦芽、稻芽、谷芽。芳香理气法是针对肝气郁而心气闭所设,凡因恚怒郁气所引起的心绞痛,可考虑芳香理气法治疗。这里重点谈谈麦芽的作用。麦芽舒肝理气,可追溯到《素问·金匮真言论》,“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的更为明白,他说:“大麦芽性平,味微酸,虽为脾胃之药,而实善舒肝气(舒肝宜生用,炒用之则无效)。盖肝于时为春,于五行为木,原为人身气化之萌芽(气化之本在肾,气化之上达由肝,故肝为气化之萌芽),麦芽与肝为同气相求,故善舒之。”由此,使我对生麦芽舒肝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凡由肝郁引起的各种病症,均可用生麦芽舒解之。而炒麦芽为健脾消食药物,不具备舒肝作用。所见疾病,如心绞痛、肝区痛、胃脘痛、痛经、疝气痛等,以及痞、满、闷、胀、下坠等症,凡由肝气不舒引起的病证,均是生麦芽的适应症,一般用量为10~30克,甚而可用60~100克。
3.芳香温通法
芳香温通法早在西汉时期已被广泛应用,上世纪七十年代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女尸,已证实因急性心梗而死。在她尸体旁边就放有芳香温通药物,如荜拔、良姜、檀香等。宋代《和剂局方》中的苏合香丸,乃是治疗中风及心绞痛等急症的最早的中成药,方中有苏合香、安息香、麝香、檀香、沉香、丁香、香附、木香、乳香、荜拔等。现在我们临床上常用的芳香温通药物有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苏冰滴丸、冠心苏合香丸、宽胸丸等,这些中成药多数是芳香类温性药物,芳香可以开窍,温性可以散寒。笔者最喜用宽胸丸治疗冠心病。宽胸丸由细辛、高良姜、荜茇、檀香、冰片、元胡六味药组成,具有芳香温通、散寒行气、活血开窍、通络止痛功效。凡寒凝络脉所引起的心绞痛,如见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手足青至节,四肢发凉,口唇青紫,遇寒加重的人,服用此药(包括气雾剂)尤为适宜。笔者曾治张某,男,56岁,患冠心病心绞痛3年余,开始给予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药,有效果,但月余后夜间发作频繁,有时一夜发作4、5次,每次发作需用硝酸甘油方能缓解。考虑为寒凝证,改用芳香温通法,以宽胸丸加味治疗,服3剂后,夜间未再发作。个别病人在煎药时闻到芳香气味就感到心胸舒畅,疼痛缓解。后来将此类方药推广使用,凡服用活血化瘀药物效果不明显时,改服或加服芳香温通药物,多能收到较快止痛效果。
4.芳香开窍法
《中药学》专列“芳香开窍药”项,药物有麝香、冰片、苏合香、安息香、石菖蒲等。主要用于神昏、癫痫、中风、晕厥等,冠心病心绞痛以及心衰时的闭症,也是芳香开窍法的治疗指征。这类药物除石菖蒲外,其他药物多在丸散膏丹中应用。这里主要介绍石菖蒲的应用。《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说它能“开心孔,补五脏,透九窍,明耳目”。陈士铎在《本草新编》中谈到石菖蒲的作用时说:“凡心窍之闭,非石菖蒲不能开,徒用人参,竞不能取效。是人参必得菖蒲以成功,非菖蒲必得人参而凑效,盖两相须而两相成,实为药中不可无之物也。”蒲辅周先生治疗冠心病的方药多数都用石菖蒲,他指出“温阳开闭通心气”是其主要功效;他建议用柏子养心丸时加用石菖蒲。焦树德教授对于心绞痛偏于气闭不通者,常在方药中加入石菖蒲6~10克,有除闷止痛的功效。笔者对于痰湿阻中、心气闭塞的冠心病,喜用十味温胆汤去熟地加石菖蒲治疗。其应用指征为:心胸闷痛,胃口不开,并时时泛呕,舌苔腻浊等。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