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有利提高教学质量
□ 丁元庆 山东中医药大学
教研室集体备课是同一学科教师间的教学研究活动之一。这种集体备课活动对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师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与方法、考核内容等各教学环节上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共同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近3年来我们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问题,积极开展集体备课,针对教材与课堂教学的一些问题积极开展讨论。通过集体备课,使老师们尝到了集体备课的甜头,形成教研室老师积极参加集体备课的局面。
集体备课,共同提高
形成规范,按时开展集体备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研室工作的核心。按照教研室工作规范,每学期进行1~2次集体备课已成为我们教研室的常规工作。在进行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采取定时间、定内容、定主题发言人的方法。主题发言人一般由教研室成员轮流担任,所有教师都是参与者。
全员参与,充满集体智慧
集体备课的对象是教研室的同行,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设计好备课方案,还应针对各自的专业学科阐述临床体会、教学心得,阐述自己对教材、教案、讲稿设计的理由和意图,同时,还应列出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困惑问题,供集体议课时交流、研讨。通过采取主题发言人主讲制度,高年资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备课制度,力求弥补教研室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能力上的差别,克服对大纲把握不准,对教材理解深度不一等不足,通过集体议课,从而形成教研室集体智慧和群体优势。
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可以从中获得启发,交流经验,并可以对自己的教案、讲稿、教学设计进行反思修改,从而获得提高。其中,对青年教师的启发、帮助作用尤为突出。
保持特色,突出创新
集体备课并不否认和拒绝教师个人风格的张扬。我们体会到,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们在大纲、教案、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的疑点、难点等问题上统一认识。同时,我们鼓励教师注意保持个人特色,体现个人风格,并应突出创新;特别鼓励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创新。
请名师指导,获取宝贵经验
请进来,走出去,是我们在集体备课活动中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我们先后邀请我校全国优秀教师迟华基教授、刘持年教授参加教研室集体备课,为教研室集体备课提出意见与建议,同时为老师们传授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学术经验。此外,我们还邀请《中医内科学》教材的副主编张洪斌教授介绍教材编写的背景、过程、指导思想,对教材中的疑点、难点问题,以及教师们关心的问题,共同进行细致的探讨,使老师们对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的具体做法
集体备课的实质是同一教研室教师对同一课程备课活动的共同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集中大家的智慧、经验、成果为该课程的课堂教学作准备。因此,应当充分调动教研室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
确定内容,针对性强
事先设计备课内容,指定中心发言,准备资料。集体备课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既可以是对教案、教学内容、教学的疑点或难点的理解、己见,也可以是个人经验的介绍。备课前1~2周确定备课内容,确定中心发言,然后准备发言材料。关于中心发言,我们一般根据备课内容与教师从事的专业确定中心发言者,每次1~3人,通常采取轮流“坐庄”的方法,可以主动要求或由教研室指定。同时,注意搜集日常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从各位教师的教学经验、青年教师的困惑、学生日常对教学工作的反馈等方面着手,安排高年资教师准备。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是教研室集体备课的重要保障。教研室老师都是临床一线的医师,日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任务繁重,时间紧张,平时很难找到统一的时间。为此,我们一般把教研室集体备课时间定在学校放假期间,新学期开学之前的1~2周内进行。
分步进行,循序渐进
集体备课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时间有限,因此,我们将集体备课的内容作了划分,以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中医内科学》教材为例,教研室将其中的内容分3次进行了集体备课,从而使每次备课的内容相对较少,针对性更强,尽可能地提高备课效率。
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教学中存在不足是难免的,青年教师尤为突出。对此,教研室将日常课堂教学中可能的疑点、难点问题等尽量列出。预先请高年资教师或有经验的教师进行准备,将个人的看法、经验在备课中加以介绍。从而逐步做到择善而从,取长补短,避免同样错误的再次发生。在集体备课中,相互提问,相互解答,不断提高,共同进步。由此,将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课堂讲授内容调整到最佳状态,形成一个中医内科学教学的优势群体。
保持个性,突出特色
课堂教学既要统一,也要特色。统一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大纲与教材的理解要保持一致;特色则是每位授课教师对授课内容的理解、把握与授课经验、特点等方面的充分发挥,提倡在教学大纲范围内与教材基础之上的个性张扬。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贴近临床,为学生尽快适应临床作好准备。
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坚持教研室集体备课制度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发挥教研室的协调作用,既有利于教师之间互通有无,共同讨论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提升教师素质,切实提高备课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教研室及时发现问题,协调管理。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