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报刊文摘 >> 中医教育 >> 正文

教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决定因素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25 13:09:06

□ 陈德华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一支创新型中医教师队伍的形成是中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决定因素,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中医药教育事业也有很大的发展。中医药教师队伍基本形成,培养了一大批高级中医药人才。但我们还应看到存在一些问题。
  教师队伍数量和素质不相适应
  随着中医药专业设置日益扩大,教师队伍数量和素质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一部分教师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
  一部分教师知识结构需要更新和提高,对本学科及相关新理论、新技术、新发展缺乏足够的掌握和了解。从基础理论到实验技术和先进技术的运用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专业的要求。
  2.青黄不接
  “文革”时期及其以后(1968年~1983年)师资队伍的培养出现断层,青年教师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成长缓慢;上世纪50~70年代的骨干教师绝大部分已退休,而新成长起来的教师多缺乏教学、科研、医疗实践经验。因此,大力培养提高中青年教师是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3.智能与素质结构不协调
  据了解,目前我国中医药师资队伍处于智能高层次的人太少,知识结构呈不合理状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高等中医药院校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需要不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使其具有发现新问题、接受新事物、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完成对中医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任务需要下苦功夫。
  4.专业不对口
  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在专业结构等方面还有一些问题,如老专业教师多,新专业教师少,临床课教师多,基础课教师少,有的新专业完全依靠外聘。针对专业渗透、学科交叉发展等问题,必须迅速补充、调整、加强新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以适应创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需要。
  教师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教师队伍建设应根据我国社会的政治与经济建设、国际地位、专业设置来决定培养教师的方向,以培养德才兼备的教师。
  1.具备比较广博的知识结构
  所谓比较广博的知识结构,对教师来说就是要精通自己所担任专业的基础理论、现代科学技术、技能与技巧,了解最新科学成就和科学发展趋势,了解邻近学科与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才能居高临下,准确讲授新教材,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知识和技能,释放自己的知识能量。教师要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唤起其求知欲望,融洽师生关系,从而完成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掌握教学规律,精通本专业业务
  教师要精通业务,掌握教学规律,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和技巧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使学生把握先进技术,成为中医药创新型人才。
  3.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将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慧能力、活跃学生学习情绪等起到一定的作用。长期以来中医药院校现代化教学设备比较简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较少,习惯于传统的教学形式。随着改革开放,中医药院校教学设备有了较大改善,中医药理论课程越来越多地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因为中医药理论较为抽象,内容繁杂,因而相对来说较难记忆,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甚至动摇学生的中医药专业思想,所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非常重要。目前中医药院校常用教学手段大致分为两方面:
  ①运用各种视听设备开展形象化教学。这样就可以使原来抽象的教学内容比较具体可见,使繁杂的教学内容纲举目张,形象生动。
  ②理论与实践结合开展中医药理论课实验。开设中医理论课实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长期以来中医理论与现代实验方法缺乏联系,阻碍了中医理论研究验证和发展,因而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造成一定困难。开设中医理论实验课程是创造型教学,也是培养创新型中医人才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学实验演示既便于学生理解,又能揭示中医理论的实质。
  4.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社会在前进,时代在变化,社会对中医药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创新型人才的智能与活力,开发新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研究能力以及掌握各种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出有真才实学的创新型中医药人才。
  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建议
  1.创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是需要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及有关教育专家和中医药专家共同讨论拟定中医药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
  2.针对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及学生毕业的去向问题,建议教育、卫生部门做调查研究论证。近几年来中医药院校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在校学生均在万人以上,可是就业范围还在本地区,造成人才积压,建议人才跨省跨地区流动。
  3.建议学制6年,其中3年中医,2年西医,1年现代科学技术教育。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