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三原则第 11 页
把握求同原则,做好传统医学定位
中、日、韩三国地理位置相邻,文化互相影响,传统医学一脉相承而且各具特色。日本学者真柳诚通过对中、日、韩等国古典医籍数据的比较研究发现,以中国为核心的汉字文化圈的医学书籍,在大约1500余年的历史中,先后传播到韩国、日本等国,在这些国家中形成了各自的、但从理论到治疗技术又均有极大共性的医疗知识体系,至今仍作为各国的“传统医学”而存在和使用着。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国的称谓有所不同,中国称为“中国医学”、“国医学”、“中医学”;日本称为“汉方”、“汉医”、“汉方医学”、“皇汉医学”、“和汉医学”、“东洋医学”;韩国称为“东医”、“汉方”、“韩方医学”、“韩医学”。该研究通过定量化比较显示:日、韩等国对中国医学选择性地吸纳,进而推动了中医学本国化,在强大的西洋文化影响下,多种因素促成了各国医学与中国医学性质上“相对化”的同与异。
根据大量的研究资料,目前学术界的共识是不管称谓如何,日、韩“传统医学”源自中国古代中医学,不仅在学术理论方面,而且在治疗实践方面,与中国古代中医学全都一脉相承,但各自又有很大发展。
韩国李济马(1837-1900)受到中国《易》的四象说、《灵枢》体质论的启示,创立了“四象医学”学说。如《东医寿世保元·四端论》有“五脏之心,中央太极也。五脏之肺脾肝肾,四维之四象也。”川原秀城在“朝鲜的四象医学”一文中说,“不得不认为,李济马在建构四象人的体系时,除了《易》的四象说之外,他还深受到《灵枢》的体质论的影响。”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