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西化为何极其错误第 2 页
西医以人体解剖学为理论基础,通过死人研究活人,并以动物实验作为中介,既利用动物模拟人体局部症状,又通过动物实验考察药物效能,所以动物实验对于西医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中医则不然。中医从病性和病位两个方面对疾病加以认识,病性分寒、热、湿、燥、火五种,病位以五脏六腑表示。中医对于中药只研究它的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归经和功能,而不研究它的具体成分。其中,四气与病性对应,五味与病位对应(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然而,病性归根结底都可用阴阳加以表征。其中,寒即阳虚,热即阳盛,湿即阴盛,燥即阴虚阳盛,火即热盛。因此,中医对疾病和药物的认识都离不开阴阳五行,故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药的理论基础。
中医所谓的病,是指出现左不升或右不降,或升降过度,而使圆运动难以为继。而左不升即阳虚,右不降即阴虚,升降过度分别即阳盛和阴盛,所以,要使圆运动重新得以恢复,务必按照“不足者补之,太过者泻之”的原则进行调理。具体地讲,即阴虚和阳虚分别用滋阴药和助阳药补其不足;阴盛和阳盛分别用助阳药和滋阴药泻其有余。所有这些,都着眼于功能和作用,而与成分无涉。如果试图研究中药的具体成分,不仅很难做到,而且即使能做到也无济于事,因为这和中医对疾病的认识脱节,药物的具体成分无法与病性和病位建立对应关系,从而也就难以用于临床,何况数味甚至数十味药同锅煎熬,必将产生新的成分,甚至还会发生连锁反应,很可能是一个天文数字。
西医注重结构和成分,中医注重功能和作用,经过几千年积淀,各自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很难在本体上相互融合,只能在应用上相互补充。试图按照西医的模式改造中医不但不可能奏效,反而会引致中医倒退,因而是极其错误的。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