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医”及其“中”第 2 页
在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之前,这种不在前面缀“中”字的现象,不仅是在祖国传统医学所独有,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其他文化科技领域里也完全是一样的,如农学的《齐民要术》、音律学的《律吕精义》、水利学的《漕政举要》、建筑学的《营造法式》等,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常常称之为《中国建筑》、《中国农业》、《中国水利》等。所以,有人把东汉出现的“中医”二字,解释为有方位或地域含义的“中国医学”,纯属穿凿附会。
至少在明末清初,我们的先人还只有单一大空间“世界”——“天下”这一概念,没有集合(多地区多国家)空间“世界”这一概念,这一点非常重要。由于古代技术条件限制,交通闭塞,沟通困难,我们的先人自然而然地认为,人的主观能力所能涉及的范围,便是天下的全部。更为恼火的是,如果说古代西方某些国家和人受制于当时条件,自大地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人类是宇宙主宰的话,中国古代的某些“圣贤”却因同样的原因,以为黄河中原(古代称“中国”)是天下的中心,一厢情愿地做着主宰“天圆地方”之天下的天子美梦,甚至还疯狂地叫喊:“我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这才是“中”的文化含义里真正的“中心”情结之所在。因此,中国君王就有了气势磅礴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驾驭天下的自豪感。请看《战国策·赵策》对所谓中国有一段极具体的描述:“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艺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大意是:中原地区是聪明而有远见的人士居住的地方,是各种物资和财富聚集的地区,是圣贤对人进行教化的地方,是德政仁义普遍施行的地方,是读《诗》、《书》、《礼》、《乐》的地方,是各种奇巧技艺得以施展的地方,是各国诸侯不远万里前来观光的地方,是四方落后少数民族效仿学习的地方。一句话,中国,最完美的地方。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