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报刊文摘 >> 中医视点 >> 正文

漫谈“中医”及其“中”第 3 页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8-10 20:28:31

  即使到了郑和下西洋之际,明明知道普天之外还有天,但我们的先人依然很自负地认为“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出使西洋的目的也就从根本上发生了倒置:我们不是去学习,我们也不需要学习,我们出去是布施,去炫耀天子的威仪,不管走到哪里,都有“我的地盘我做主”的主人公味道。既然可以做主天下这个地盘,这个地盘里的一切事想当然都为我中国所有,什么《经》、《集》、《典》、《诰》也就没有必要加以“中”字予以明确,天下也就没有“中医”、“中药”、“中国功夫”等说法了。

  然而,令我们先人始料不及的是,王土之上并非都姓“中”,天下百姓也并非全是中国天子的臣民。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华帝国天子文化,除了能满足君临天下的虚荣之心外,妄自尊大的闭锁政策,最终换来了西方工业文明的火枪、大炮,西方世界文化涌入,打破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天子梦幻。他们终于知道了中国有的,边国也有,天朝有的,天朝之外的也有。西洋人为了区别于落后的东方文化,在天朝冠有“中”的东西也应运而生了:中医、中药、中国功夫、中国画等。唯有这个“中”字,还在一些不知国耻国难的国人中,承载着他们眷恋先人“君临天下,挟持万方,宇宙归一,唯我独尊”霸主雄姿的情份,“有病不治,常得中医”的这个“中医”,也就有了两种衍生含义:一是有别于其他医学的中国医学,即:有病采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后,常可通过中医来取得效果。二是中医治病的最高境界——致中和(中和医),即中医学所阐明的“阴阳和合”、“阴平阳秘”生理机制的最佳体现。特别是第二种解释方式,更能代表了中医学界的一种学风——只要现在有的,不管古人原意如何,我们无论如何也要让它与现在“合拍”,无论如何也要今人知道现在已有的、现在发现的“几千年前就有”了,这些解释虽已与原义相去甚远,但与“唯我独尊”,铁定不移死守某一经旨要客观现实得多,这种圆通活法的怀旧情愫,适当保留一点也无妨。

上一页  [1] [2] [3]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