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东方思维的钥匙第 7 页
(3)“气为一元”的一元观
文献证据:一元指“气”,即气一元论。气一元论的提出与古代文献,尤其《内经》对它的认识分不开,如《庄子·知北游》言:“通天下一气耳”,《灵枢·决气》言:“余闻人有精、气、血、津液、脉,余意以为一气耳”,说明气是生命的本原,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气始终处于生命的运动变化之中,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专家流调证据:方克立先生说:“列宁说应该使‘我们的认识从现象的外在性深入到实体’,在这个意义上把‘象’和‘气’分别看作是认识过程的起始阶段和最后归本阶段是可以的。”从认识渐次深化的规律指出了“气”是“象”和形神内在联系及其存在的本原。北京中医药大学图娅教授亦认为,“气一元论”整体论和本体论特征体现于,这种“气”是化生的而非结构的,这是东西方整体理念的最根本区别所在,明确指出“气一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的本质所在。
群体研讨证据:在科协论坛上,国医大师陆广莘教授指出:“中医的思维模式应回归到本质上,而气是其‘本’,指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没有‘气’,什么都不是。”中日友好医院史载祥教授指出:“‘气’我觉得是咱们原创思维很重要的一点,因为我在临床实践当中,把气的升降,进一步深入的关系做了些思考。我们大医院都经过搭桥、支架这些弄下来,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而这个问题,它忽略了一个整体,忽略了一个气。加入‘气’后,疗效提高了一大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