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报刊文摘 >> 中医视点 >> 正文

国医大师颜德馨谈中医传承第 4 页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2-25 23:05:52

  笔者:刚才您提到了中医传承的丰富内涵,那么如何将这些精髓传承好?又用什么方法来实现呢?

  颜德馨:这其实是一个传承模式的问题。从古至今,中医传承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王官之学、师徒授受、院校教育。在西周及以前,文字和诸多的专门知识都由王朝专门的官吏掌握,巫医也是如此,如汉书《艺文志》云:“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巫医的职位都是世袭的,贵族以外的人难以接触到。春秋战国时期,官学下替,“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王官不再能够独占思想与知识的资源,而为更多的人所拥有,并形成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时出现了早期的师徒授受,也就是门派教育,如扁鹊、华佗、张仲景就分属不同的门派。秦汉以后,随着知识的普及,逐渐演变成我们现在最常见的师徒授受。院校教育,最早出现在南北朝,唐代的太医署、宋代的太医局、明清的太医院,均承担了医学教育任务,经过民国时期的蓬勃发展,现在中医高等院校教育已成为中医培养人才的主要模式。

  在当前的形势下,我认为要把院校教育、跟师学习和自我研习三者相结合,方有可能成大器。具体来讲就是先接受院校教育,奠定扎实基础,再跟名师学习,并不断研读经典,总结临床体悟,融入自身体会,不断加以创新。我们这一代中医有很多是通过院校教育这个通道而步入中医殿堂的,先学中医经典,背诵药味汤歌,而后通过跟师抄方、临床研习,并通过科研总结,不断提高,才逐渐成才的。“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这一方式是当前被大家公认的中医成才之路,此外我觉得“搞科研”可以作为上述的补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