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懋:从经典临床价值谈中医传承发展第 3 页
仲景是如何创立辨证论治体系的
仲景把外感内伤百病捆在一起,名之曰《伤寒杂病论》。外感内伤百病纷纭繁杂,欲从中提炼出一套辨证论治的体系,难于登天。科学者,分科之学也。仲景首先把百病进行分类,将外感内伤依据《黄帝内经》阴阳学说,分为阴阳两大类。正如《金匮要略》所言“阳病十八,阴病十八,五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然阴阳各有多寡进退,又将阴阳二病进而分为三阴、三阳六病。六病之中,仍然有阴阳多寡进退,如太阳病分为太阳伤寒、中风、温病三纲鼎立。太阳病之伤寒、中风、温病中,又各有合病、并病、兼夹、传变等诸多不同,因而又进一步分类,如桂枝汤证之中,又分为桂枝去芍药汤证,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桂枝加桂汤证等等,一直分到每位患者、不同时空的证,这就是辨证论治的个体化。
仲景是如何确定每个患者的证的
是依据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有关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这些症状和体征,都是患者外在的个别表面现象。这些现象,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司外揣内,进行分析综合,最终以脉定证。这个分析综合的过程,就是思辨。
中医的传承,有三个层次。首先是思辨,其次是学术思想,再次是具体经验。三者都很重要,然有高中低之分,所谓授人以渔,就是要建立思辨能力。这个思辨能力,就是辨证论治体系。《伤寒论》每篇标题的第一个字就是“辨”,把辨字放在突出的位置,意在强调“辨”的重要性。
中医为什么要辨,辨什么,怎么辨;辨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标准是什么,目的是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皆需回答。
中医是司外揣内,要依据外在的症状和体征来分析综合,故必须辨,辨的指导理论是《黄帝内经》、《难经》的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体系;辨的内容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辨的依据是依望闻问切四诊所采集的临床信息;辨的目的是确定证。证的确定主要靠脉。所以《伤寒论》每篇题目皆曰“脉证并治”;于辨证论治总纲中亦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以脉定证,这是仲景辨证论治体系的精髓、灵魂。脉诊虽纷纭复杂,其关键在于以沉取有力无力首分虚实,此即“平脉辨证”。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