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视野下的中医科学解读第 3 页
去伪存真——中医科学的基本态度
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指出:“不同科学体系之间是不可通约的,评价它们的只能是它们在各自体系内的解释和实践能力。”中医发展的好坏,取决于中医本身,不可能是外在的力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必被淘汰”,这是自然的法则。正如前述所谈,在医学科学体系中,中医科学和西医科学是两种迥异的科学形态,二者研究视角不同、价值取向有别、实践方法各异,因此,西医科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医学真理唯一的“标准答案”,更不是检验中医是否科学的金标准。
实践证明,在中医科学中已被解释了的问题,一旦纳入西医科学中去,就会变得难以理解。因此,当前和今后的中医科学研究要进一步追求目标纯度,更加坚定自身的理论自信,运用本体思想做自己科学体系该做的事,进一步充实自我,发扬光大,不去做西医科学的“文化补丁”。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医科学的缺陷和不足,只有不断反思,纠正错误,才能更好地前进。
科学认知具有相对的绝对性和绝对的相对性,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中医在历史上取得了众多世人皆知的伟大成就,造就了丰富多彩的经验和理论,但是,较之生命科学的深邃真理,中医科学目前的成就仍属沧海之一粟,仍然面临着大量生命问题和科学困惑。无论是西医的还原论还是中医的系统论,均有其优势和局限性,整体层次的规律有其特殊的优越性和相对独立性,但是如果没有对局部形体构造、物质成分等的深入了解作支撑,也难以从更高层次把握、认识和升华。中医科学有认识盲区,西医科学也有认识盲区,但均不能据此否定其科学性。
科学的发展和作用来源于社会实践,服务于社会实践,同时也受到社会条件限制,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中医科学从根本上说是相对的,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和演变的过程,有自己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形态和水准。新世纪的中医科学应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以现代疾病谱系的变化为导向,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遵循其特有的认知和发展规律,在自我完善中不断创新发展。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