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为一身之主——浅识心主神明
□ 周祖贻 湖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心主神明”见于《内经》,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重要概念。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如何使中医学理论与现代医学达到较为完善的统一,正确理解“心主神明”的内涵,是继承、挖掘和探讨祖国医学遗产的一个重要课题。
心主神明的基本概念
“心主神明”,关键是对“心”与“神”的理解和认识。《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调经论》亦曰:“心藏神。”还如《灵枢·邪客篇》“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历史上很多著名医家曾对“心主神明”作过精辟的阐述。如徐灵胎说:“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张景岳亦谓:“脏腑百骸,惟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之。”这些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一直被后代医家所推崇,也不断得到引用、继承、发展。
“心主神明”所指的“心”,非现代医学所指的器官中之心脏,它所概括的心的功能及作用,也并非今天所讲的心脏本身功能和作用。所指的“神”,亦非神灵之神。中医所指的“心”与“神”实际上包括了大脑和大脑功能的一部分,指的是人的精神、思维、意识的发源地,即藏神的地方。《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意即心有接受外界信息,并能产生精神、意识与思维活动,使人对外界的事物,自然环境作出反应的作用。著名医家张介宾也说:“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并该意志……情志所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所发。”把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产生也归属于心主神明的作用,归结于大脑的生理功能。如果心的生理功能即大脑生理功能正常,人就精神振奋,情志清晰,思维敏捷,能应变各种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与社会和自然和谐统一;反之,就会导致人的思维混乱,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精神萎靡不振,健忘善变,与社会、自然环境不能协调。
心主神明的内涵
归纳起来,心主神明,一是人体生命活动表现,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反应记录。如《素问·移精变气论》所谓:“得神者昌,失精者亡。”《灵枢·天平论》亦曰:“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二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等。《灵枢·五色论》指出:“积神于心,以知往今。”《素问·灵兰秘典论》亦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神的产生与形的关系
“心主神明”认为,神是与从生命存在时开始的。《灵枢·本神篇》谓曰:“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神相搏谓之神。”已阐述了这个道理。从胎儿呱呱坠地之日起,人们就开始注意小儿的神态、神色、精神、眼神、神貌等,无不用“神”字来概括,说明神是生命活动的象征。人的目光语言、形体动作、思维精神,乃至于人的面色、肌肤中,无不蕴含神气。正由于神存在的这种广泛性,才使神在诊断上具有独特的临床意义。神是先天之精生成的,又依赖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灵枢·平人绝谷篇》曰:“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神的存在以水谷精微为物质基础,人体的精须依附于人的形体而存在,而不是一种虚幻、超脱于躯体之外而存在的某种灵魂。只有形体的存在,才有神的化生,才能体现神的活力。也就是说,神、形不可分离。张景岳曰:“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说明中医学的“心主神明”论以唯物主义自然观为立论基础。
“心”在人体中的主导地位
心主神明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心占主导和支配地位。与现代医学认为大脑是人体生命活动中枢的理论一致。《灵枢·邪客篇》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所舍也。”张景岳曰:“脏腑百骸,惟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之。”人体的脏腑功能活动,都由心来支配,通过“心主神明”使人体保持一个统一的、和谐的体系。《灵枢·口问篇》:“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强调精神内守于心,以御外邪内侵,护卫人体,防止精神方面的疾病产生。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