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吉教授治疗疑难杂症三则
□ 何庆勇 张誉清 张良登 冯燕佼 党惠子 北京中医药大学
张吉教授为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从事中医针灸教学、科研及临床医疗工作50余载,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张吉教授针药并用擅长治疗多种疑难痼疾,笔者有幸跟随张吉教授学习,受益匪浅。本文就张吉教授治疗疑难杂症三则整理如下。
补益肝肾、祛风化湿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刘某,男,22岁。自2002年开始出现腰背疼痛,晨僵,活动不利,常周身酸楚,髋骨、腰椎及坐骨疼痛,外周关节痛,并伴随倦怠、乏力、盗汗、厌食、消瘦、长期低热、血沉增快,经西药(具体药物不详)治疗,症状稍有缓解。自觉晨起时腰部僵硬感,晨僵遇寒加重,遇热减轻,腰脊活动受限,髋骨、腰椎及坐骨疼痛反复发作,经常在受凉、劳累、外伤、感冒、生气后发作更甚,四肢冷痛,严重时因疼痛而无法下床,活动后稍微缓解。脉沉细,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薄白苔。既往史:否认腰椎受过外伤,否认有强直性脊椎炎家族史。辅助检查:类风湿因子(RF)(+),血沉58mm/h。HLA-B27(+)。
诊断:中医:痹证(肝肾亏虚、风湿痹阻)。西医:强直性脊椎炎。
治则:补益肝肾,祛风化湿。
处方:针刺:大椎、膈俞、至阳、风池、风府、命门、肾俞、曲池、合谷、秩边、环跳、风市、委中、委阳、阴谷、曲泉、足三里、丰隆、血海、地机、三阴交、申脉、照海、太溪、复溜、太冲、行间、八风。具体操作如下:局部常规消毒后,用l~1.5寸30号毫针刺入选定穴位,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隔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次,以有酸胀感,针感强烈为佳。中药:关节经验方(炒杜仲12g,狗脊12g,补骨脂12g,独活10g,桑寄生12g,青风藤12g,海风藤12g,炙黄芪10g,骨碎补10g,秦皮6g)加川断12g,川膝12g,虎杖10g,威灵仙12g,鹿角胶(烊化)12g,龟板胶(烊化)12g,女贞子12g,炙甘草6g。每日l剂。至2005年11月15日来诊:患者诉腰背疼痛减轻,弯腰较前进步,腰脊活动受限减轻,髋骨、腰椎及坐骨疼痛发作次数减少,外周关节痛减轻,体温有升高,伴有腹泻,脉沉弦细,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薄白苔。前方加苍白术各12g,木瓜12g,香附12g,肉桂12g。针刺同上。至2005年12月6日来诊:腹泻已止,身体各处疼痛减轻,四肢有热感,纳可,二便尚可,常周身酸楚减轻,脉沉弦,舌体胖大,薄白苔。前方加元胡12g,郁金12g,鸡血藤12g。针刺同上。继续针药并用巩固治疗7个月后,患者全身症状消失,未见明显不适。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 强直性脊柱炎在中医属于痹证范畴,认为其乃肝肾亏虚,阴阳气血失调,正气不固,风寒湿热诸邪乘虚入侵,直中伏脊之脉,气血凝滞,经络痹阻,筋骨不利为本病之病机。目前西医对此病无彻底治疗方法,仅能以药物加以控制;但长期服用药物易产生抗药性及严重不良反应。中医以针灸、药物等方式互相搭配,使血沉、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对治疗及控制强直性脊柱炎有明显的优势。张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以扶正祛邪为原则,补益肝肾,扶正固本,以达祛风渗湿,通经活络。取腧穴以大椎、膈俞、至阳、风池、风府、命门、肾俞、曲池、合谷、秩边、环跳、风市、委中、委阳、阴谷、曲泉、足三里、丰隆、血海、地机、三阴交、申脉、照海、太溪、复溜、太冲等祛风化湿,行气活血,通经活络;施其多年关节经验方(炒杜仲、狗脊、补骨脂、独活、桑寄生、青风藤、海风藤、炙黄芪、骨碎补、秦皮)为主,配合川断、川膝、虎杖、威灵仙、鹿角胶、龟板胶、女贞子等补益肝肾,调和阴阳。此融针药于一体,自可正气以盛,邪气方除。
补益肝肾法治疗小脑发育不全
文某,男,41岁。走路不稳,头晕,乏力1年余。患者现步履蹒跚,左右摇晃,四肢有颤动,无肌肉萎缩。头晕,乏力,眼球左右震颤,大便干,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沉细。肌电图示周围神经颤动,CT示小脑发育不全。
诊断:小脑发育不全(共济失调)。辨证为肝肾不足。
治则:补益肝肾。
处方:熟地 15g,山药12g,山萸肉 12g,丹皮12g,丹参15g,茯苓12g,泽泻 12g,沙参15g,枸杞子12g,女贞子 12g,仙灵脾12g,仙茅12g,威灵仙12g,白花蛇舌草12g,全蝎6g,甘草6g。中药每日1剂。针灸取大椎、百会、强间、风池、肾俞、命门、腰阳关、大肠俞、承扶、委中、承筋、绝骨、太溪,针刺用捻转补法。复诊:走路较前有所平稳,但仍有头晕,两腿有上抽现象,大便干,两日一次,寐可。前方加天麻12g,野菊花 12g,蔓荆子10g,酒大黄(后下)6g,针灸同上。三诊:患者症状大减,能较平稳的自行走路,左右摇晃已明显好转,但仍有双下肢轻度震颤,大便正常。前方加枳壳12g,香附12g,针刺同上。四诊:患者症状大减,病情基本平稳,走路较以前已经明显平衡,走路已经无左右摇晃,无四肢颤动等症状。每天坚持自行步行上班工作。随访半年,患者病情平稳,未见复发。
按 本病属脊髓型共济失调中的一种,也是共济失调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发病机理未明,个别病人可发生严重的肌力减退而瘫痪,少数病人可有智力低下和颅神经损害的症状。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多为肝肾亏虚,虚风内动,以正气虚衰为本质,气血虚弱不能濡养筋脉肌肉。治疗上用中药多以补肝益肾、熄风通络为法,处方多以六味地黄加减,针灸以百会、肾俞、命门、腰阳关、绝骨、太溪为主以补益肝肾,以承扶、委中、承筋,局部疏通经络为主。中药与针灸内应外合,共奏补益肝肾、疏通经络。从而取得较好的疗效。
清热解毒、燥湿泻浊法治痛风性关节炎
余某,男,61岁,自1988年起无明显诱因突发下肢远端第一跖趾关节肿痛,其后几年反复发作,双膝、双踝关节亦逐渐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并于1994年在北京某大医院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一周前,因饮啤酒出现疼痛加重,疼如虎咬,夜间疼甚。纳差,眠差,小便可,大便难,舌淡红,苔黄腻,中间有裂纹,脉弦数。尿酸:614.1umol/L。
诊断:中医:热痹。西医: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
治则:清热解毒,燥湿泻浊。
处方:针刺: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悬钟、解溪、中封、太白、隐白。平补平泻,针灸隔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中药:黄芩12g,黄柏12g,威灵仙10g,秦艽10g,川朴12g,苍术12g,石菖蒲12g,木瓜12g,薏苡仁12g,鸡内金12g,萆薢15g,萹蓄12g,瞿麦12g,车前子(包)12g,土茯苓12g,猪苓12g,泽泻12g,丹皮12g,怀牛膝12g,秦皮12g,砂仁8g,炙甘草6g。中药1日1剂。针药并用1周后,患者疼痛减轻,各关节红肿均有所减轻。遂调整中药处方如下:前方去秦皮、砂仁、黄芩,加山栀子10g,草决明12g。针刺同上,持续针药并用治疗3个月,并保暖、低嘌呤饮食,注意休息,病情稳定,未见明显不适,随访1年未再复发。
按 痛风性关节炎多因饮食不节,嗜食烟酒,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终致湿热瘀阻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而突发关节红肿热痛。本病属中医“热痹”的范畴,应按“血毒”、“浊毒”辨证论治,以清热解毒、燥湿泻浊为主。张师治疗痛风时针药并用。针刺取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悬钟、解溪、中封、太白、隐白清热解郁行气通络。中药用土茯苓、怀牛膝、萆薢、黄柏、泽泻、萹蓄等清热利湿解毒,活血通络,促进尿酸从小便排泄,威灵仙通经活络,苍术、薏苡仁健脾燥湿,甘草和中调和诸药。针药并用,内通外达,共奏清热解毒、燥湿泻浊、通络止痛之效。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