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报刊文摘 >> 学术争鸣 >> 正文

“常变”观中的辩证思维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8-10 10:56:53

□ 任秀玲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

  《黄帝内经》在常变范畴的指导下,一方面努力发掘能够“令可为常”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生理、病理规律,另一方面又契而不舍地追逐着生理、病理的变化规律,大量的经验事实被捆绑在“常变”范畴之下。同时客观事物的“常”与“变”对立统一规律,又锻炼了医学家们的辩证思维,于是这种辩证思维就洋溢在《黄帝内经》的许多篇章中。
  变即常,常乃变
  生命运动中,有属于常就是常,变就是变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生理、病理规律。如《素问·六节脏象》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心主血功能是生命的根本保证,此为“常”;而心的主血功能又可变化为“神”,即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这就是变。血和神不可混淆,常就是常,变就是变;血就是血,神就是神。但心何以能藏神?就不得不涉及血(常)与神(变)的既对立又统一关系,主血之常可变化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神。因此,变就是常,常就是变。  
  《素问·六节脏象》又说:“五气更立,各有所胜,盛虚之变,此其常也。”五行之间的关系,有其所胜,亦有其所不胜,这种虚盛的变化,正是五行间的正常关系。没有五行间的正常盛衰变化,就没有五行间的生克规律,此变化就是常规,“变即常”。
  《素问·玉版论要》说:“八风四时之胜,终而复始,逆行一过,不复可数,论要毕矣。”八风、四时的更替变化,是“变”;“终而复始”,指变化是有规律的,又是“常”;可见变即常,常乃变。
  再看《素问·经络论》的常变观:“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随四时而行也。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此皆常色,谓之无病。”阳络的色泽随四时更替而变化,秋冬天冷则血凝泣色青黑;春夏天热则血淖泽而色黄赤,这种随四时而变的色泽谓之“常色”,“变即常”也。反之,如果阳络之色不能随四时而变化,才是不正常的,正常就应该变化,“常乃变”也。
  常中有变,变以贞常;变中有常,常以贞变
  1.常中有变,变以贞常
  常中有变化,变化是用以显现(把握)常理、常规的。《素问·移精变气论》说:“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临床“观死生,决嫌疑”的关键,《黄帝内经》称作“要”亦即常规,就是分析、把握“色脉”。色脉配合五行、四时、八风、六合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奇妙的,那就是变能知常。又有《灵枢·本脏》说:“五脏者,所以参天地,副阴阳,而连四时,化五节者也。五脏者,固有小大高下坚脆端正偏倾者;六府亦有小大长短厚薄结直缓急。凡此二十五者,各不同,或善或恶,或吉或凶,请言其方。心小则安,邪弗能伤,易伤以忧;心大则忧不能伤,易伤于邪。心高则满于肺中,而善忘,难开以言;心下则藏外,易伤于寒,易恐以言。心坚则脏安守固;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心端正则和利难伤;心偏倾则操持不一,无守司也。肺小……凡此二十五变者,人之所苦常病。”为了把握五脏的“常病”,《灵枢》从每一脏的脏器大小、位置高低、形质的坚脆、形态的端正或偏倾等五个方面去分析五脏病变,为分析五脏疾病注入五个方面的“变因”,形成二十五种变化,从中去发现五脏的“常病”。
  2.变中有常,常以贞变
  生理、病理的变化虽多,但往往是变中有常,变化受一定规律控制。《灵枢·五变》讨论的每个人都有相对稳定的体质条件和好发病变,因此,同时遇风,而病不同。表面上看同样的病因,但病变千种,究其本质却受人体体质之常的影响,即变中有常,常以贞(显现、反应)变。说:“一时遇风,同时得病,其病各异……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节皮肤腠理之不坚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为病也……是谓因形而生病,五变之纪也。”“形”即体质条件,是“常”,是导致疾病变化的根本。还有《灵枢·刺节真邪》说:“有一脉生数十病者,或痛、或痈、或热、或寒、或痒、或痹、或不仁,变化无究……此皆邪气之所生也……虚邪之中人也,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内搏于骨,则为骨痹。搏于筋,则为筋挛。搏于脉中,则为血闭不通,则为痈。搏于肉,与卫气相搏,阳胜者则为热,阴胜者则为寒,寒则真气去,去则虚,虚则寒。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留而不去,则痹。卫气不行,则为不仁。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其邪气浅者,脉偏痛……凡此数气者,其发无常处,而在常名也。”疾病可以因其病因性质不同,侵入的部位不同而导致多种病变,但是当病因、病位、病机变化相同时,也能形成相同的疾病,就是指“凡此数气者,其发无常处,而有常名也”的“常名”而言。
  3.变不失常,常以制变
  常与变之间,除了“常中有变,变中有常”的相互依赖关系;还存在着“变不失常、常以制变”的相互制约关系。《黄帝内经》虽然没有这样的理论总结但却有这一理论的应用。《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有这样的论述:“是故邪气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至其变化不可为度,然必从其经气,辟除其邪,除其邪则乱气不生。”致病因素侵入随四时变化的气血之中,导致疾病的变化不可胜数,也不易把握,但有不变的常规即“经气”,把握四时经气去辟除邪气,就掌握了规律。这正是“变不失常,常以制变”的具体应用。《素问·标本病传论》更深刻地阐述了这一关系:“夫阴阳逆从标本之为道也,小而大,言一而知百病之害,少而多,浅而博,可以言一而知百也。以浅而知深,察近而知远,言标与本,易而勿及。”阴阳、逆从、标本作为把握疾病的规律(常),可以执一权万,执常达变,这是因为常能制变,处变。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