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闻病音”解
□ 孟琳升 包头市杏林中医研究院
《素问·玉机真藏论》云:秋令浮脉“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秋脉浮而无力,是肺气虚衰的表现,可见喘息、短气或少气、咳嗽、咯血。惟其“下闻病音”,历代注家颇多理解:
1.肺胸有声 杨上善注:“肺气不足,喘呼咳而上气,唾而有血,下闻胸中喘呼气声也。”王冰注:“下闻病音,谓喘息则肺中有声也。”马莳也随文唱和:“在下则肺中有喘息之音也。”肺虚本已气少,难能布息,何来肺中反有声音可闻?
2.喘息有声 张景岳注:“下闻病音者,谓喘息则喉下有声也。”有声则为哮喘,喉下有声,难道喉中无声?
3.下排矢气 姚止庵谓:“肺虚则气浮散而急促,故为喘为咳。肺虚亦喘咳,世尽以实治者,非也。见血者,气浮动血也。‘病音’注亦作喘息,误矣。盖气下泄而多屁,故云下闻也。”仅以矢气(屁)作解,未免太过局限。难道肺气虚而所致泄泻肠鸣,不为有声?
4.又复一次 滑伯仁注:“上气见血,下闻病音,为喘而咯血,次复咳嗽也,下,犹次也、复也。”再一次听到咳嗽,表示反复发作,说虽近理,然与前后文意又似不合。
5.下虚呻吟 高士宗注:“肺脉不及则内虚,故令人喘,其呼出吸入皆少气而咳。咳伤肺络,则上气见血。气上不下,则下闻病音。病音,呻吟声也。呻吟者,下虚也。”张志聪也谓:“虚气上逆,则血随而上行;虚气下逆,则闻呻吟之病音。”呻吟之声,本出喉咽,作“下闻”,颇为费解。且只有“气上逆”致喘息不便,方始呻吟者,何见“气下逆”而呻吟者?
笔者认为:下,相对上而言,凡鼻窍以下,统可谓之。病音,疾病状态下的各种声响、声音。注家任何一说,都难能总括其要。因此,应当综合诸家之说,始为妥贴。实践可以证明,秋脉不及的实质,应当是浮而无力肺虚病机,临证中,能够听到较为众多的声息之音:肺虚气失流布可见咳嗽之音;为虚喘则喉鼻有低短“哈呲”之音;肺虚鼻不闻香臭可见鼻塞鼻鸣之音;兼哮喘则喉中有痰鸣之音;兼痰饮则胸、胁、脘、腹有痰水“辘辘”之音;气虚下泄、肠虚失固则有泄泻肠鸣水流之音;气虚不摄则有矢气与泄利同在的“气利”之音;短气呼吸不布,周身难得气养,苦痛倦乏则有低怯的呻吟之音;肺气不能下荫于肾,母病及子而见肾主呻吟之音。总之,肺脉不及时,在上可见上气肩息、咳嗽短气、咳血诸证,在下可听到各种相关的病理性声音。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