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特征
□ 毛 艺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生命科学前沿领域是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芯片、组织工程与干细胞、纳米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其选择的原则是模糊学科概念,以科学问题为核心;模糊时间概念,以研究热度为核心;综合科学与技术,以科技辐射强度位核心;突出“大科学”观念。生命科学系统的特征包含有自组织性、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开放性和层次性。遵循这个原则,我们认为中医学应列入生命科学前沿领域。
中医学的起源、形成、发展符合生命科学前沿系统特征
中医学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人们对疾病的直接观察、认识程度有密切关系,同时受到历史上各种因素包括当时自然科学成就的影响。现存的古典医籍《黄帝内经》,对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现象以及诊断治疗的方法,结合当时自然科学的成就,进行了客观的认识,建立了如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针灸、摄生等学说,始终贯穿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形成一整套理论体系。随着历史的变迁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又先后产生了不同的学术流派,并在实践中各自实现着其学术理论的结构化、组织化、有序化和系统化,不断地从低级知识结构水平向高级水平进化和完善。
生命科学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医的整体观念正在被现代医学重视和应用,中医学中的众多概念、理论学派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形成了多种层次的知识结构系统。五脏六腑、经络组织、精气神分别占据了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大层次,它们之间通过阴阳五行两种基本要素进行着概念、原理、方法的相互移植、交叉、渗透和融合,伤寒派、河间派、易水派、攻邪派、丹溪学派、温补派及瘟病学派等理论学说,都包含有共性的阴阳五行概念和不同的寒热虚实及卫气营血道理。这些学说阐明自然环境因素对机体的影响,说明其学说内部的各个要素在整体观念的框架中互为依存、制约、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医学术的基本思想在动态演变和发展,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导引养生等学科的理论现在已经融入了更多的现代科学理念,不同学术中存在有协同和竞争,互相影响、借鉴、启发、促进、交叉、渗透和融合,不断地向高级层次发展。《内经》的“天人合一”思想、疫疠病因、七情致病,表达着它们与自然界和环境的开放性质,气、血、津、精等物质的体内运动,涉及到从力学到物理学、到化学、到生物学、到系统生物学等等不同层次的学科,范围之广泛而又不脱离于整体,体现着生命科学前沿系统特征。
中医基本要素是生命科学特征的精华
阴阳五行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要素。可以说明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和整体概念,阐明人体与自然界事物的复杂变化。《内经》中明确指出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阴阳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等对立统一的关系可以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理论。《内经》认为各种事物内部均包含有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性能或因素,换言之,所有物质的性能都可以用这五种物质的性能去类比,这些性能之间存在生克制化关系,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也不例外,五行之间的动态平衡与失调可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
“气”是所有物质及其运动和形式的代名词,有上升与下降、挥发与坠落等阴阳属性。“气”存在有物质的相互交换和能量转换,包含有物理学、化学、力学、数学等科学运动和运算模式。不同的物质存在着不同的“气”。如人体的脏腑之气,有心气、肝气、脾气、肺气、肾气、大小肠之气、三焦之气,代表了这些脏腑细胞即心肌细胞、肝细胞脾肺肾肠细胞所分泌产生的相应物质的运动、流动、变化和消长过程。“气”归属于脏腑,脏腑有阴阳五行的区别,“气”具备阴阳五行的性能。“精”是包含有蛋白质性质的生命物质,受基因调控,属阴;“气”是器官组织分泌的动态物质,代表器官组织细胞自身的生命运动,属阳,“神”是精与气高层次结合的产物,即认知和意识精神领域。精、气、神随着脏腑所属的层次,在生命活动中表现着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的基本特征。
中医理论学说具有生命科学系统研究特征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脏腑经络、卫气营血等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学说思想。整体观念阐明人体生命物质活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相互开放、适应及平衡,同时也说明机体与脏腑组织在健康与疾病状态时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影响。脏腑经络、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等学术思想,相互关联、交叉,从不同的层次动态地表达着生命物质的生理功能、病理机制、病程演变和治疗转归,同时这些理论在发展中不断进化和完善,它们具备了生命科学系统研究前沿的六大特征。
总之,中医的发展历史、中医学的基本要素和各个理论学说,都可以体现生命科学研究前沿领域的特征,我们认为中医学应列入生命科学前沿领域。中医是祖先在当时自然条件下,以及自身光电感应中对生命物质运动的认识和分析,是天人合一的哲学和科学,其阴阳五行理论纯朴而简单,可以解释一切自然科学现象,包括医学。因此中医学术思想有可能是生命医学科学最终的诠释。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