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辨证思想探析
范 磊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徐大椿(1963~1772年),又名大业,字灵胎,晚年自号洄溪老人。徐氏不仅精通医学,也谙熟诗曲、音律,是清代著名的医学理论家、评论家,也是医术高超、经验丰富的临床家。徐氏一生著述颇丰,其中《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成书于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选录《神农本草经》药物百种,详加剖析。该书最大特点是分析药物功效从形、色、质、气、味入手,并善能抓住药之基本作用,结合人体脏腑经络探本溯源,以说明主治多种证候的机理。且处处以落实临床为要,本文试从《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探析徐氏之辨证思想。
1.于药性专长论中体现组方法度
药性专长论 徐灵胎在药物学方面的贡献在于,深入地阐述了药有专能说,使人们在研究药物作用时,既重视实践作用,又重视药物的结构及所含物质的差异,以及药物之间的配伍法度、协调作用。他研究《神农本草经》,更是注重药物的专能,认为药之治病,有可解者与不可解者两端,其不可解者为药性之专长,如单方验方治病,取药专则力厚,“至如鳖甲之消痞块,使君子之杀蛔虫,赤小豆之消肤肿……此乃药性之专长,即所谓单方秘方也。”(《医学源流论·药性专长论》);其可解者为“常用药之中,亦各有专长之功”,即药物有多种功效且各有专长之功。
熟谙药性组方配伍 对于方药的配伍应用,徐氏提出了独到见解,提倡主方主药,重视脏腑经络辨治,主张“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古方以一药治一证,合数证而成病,即合数药而成方。其中亦有以一药治几证者,有合几药而治一证者。以有同此一证,因不同,用药亦异,变化无穷。”(《医学源流论·知病必先知症论》)如其释防风曰:“凡药之质轻而气盛者,皆属风药,以风即天地之气也。但风之中人,各有经络,而药之受气于天地,亦各有专能,故所治各不同。于形质气味细察而详分之,必有一定之理也。防风治周身之风,乃风药之统领也”。能使读者从中领悟凡外感中风、风痹等病证,病机切合者,可配伍防风。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归纳药性专能说中,充分体现了徐氏的临床主方主药的组方法度。
2.于药物性同用异论中体现辨证精度
肯定药有专能,提出性同用异、性异用同之说,为深入研究药物作用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徐氏药物性同用异亦是有其两层涵义的:其一,药之功用不止一端,此方取此长,彼方取彼长;其二,药性相同的药物而功效迥异,即用药并不专取寒热温凉补泻之性。如禹余粮一药,《神农本草经》云“味甘寒。主咳逆,寒热”,《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释“主寒热”曰:“除脾胃气虚,及有湿滞之寒热”其后附论发挥又注:“凡一病各有所因,治病者必审其因而治之,所谓求其本也。如同一寒热也,有外感之寒热,有内伤之寒热,有杂病之寒热,若禹余粮之所治,乃脾胃湿滞之寒热也。”后世医家不可见寒热一症,便投禹余粮,而应当识别病名、辨明病因、审清病机之后方言论治。徐氏临证用药如用兵,审证求因、审因求治,其辨证之细致、精切,较他人更为深化。
综上所述,徐氏以溯源正流、推重经旨为其学术指导思想,《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是历代《神农本草经》注疏中,偏重阐发古本草药性机理与用药规律的临床指导著作。辨证精度和组方法度是临床疗效的保证,徐氏治病善于审证求因,辨奇症痼疾,皆获效验,与其精研经典密不可分。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