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源于对生的认识(上)
梁永林 甘肃中医学院
编者按:中国传统知识和思想的各个方面,几乎都笼罩在五行说的框架之中,要理解中国传统知识和思想,首先就要理解五行说的来龙去脉和精神实质。古往今来,对五行说起源的解说可谓层出不穷。今甘肃中医学院梁永林从对太阳运动出现四时变化的观察,以及“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的哲学命题出发,论述了五行概念产生的渊源,并对“土载四行”的原理进行了深入剖析。本版将分两部分连续刊出。
关于五行的起源,有“五材说”、“五方说”、“五季说”、“五德终始说”、“五星说”、“五工说”、“五指说”、“五种元素说”等。但笔者认为这些认识不能很好地解释阴阳与五行的源渊,以及五行中“土载四行”、“土为万物之母”、“土旺于四时”的原理。笔者拟从古人对生命来源的认识过程,探讨五行观念形成的轨迹。
图腾崇拜由大母神(独立神)
向对偶神的转变
原始人类关注的两大主题是:生与死。生(长生不死)是一种永恒的渴望;而关注死,人们是希望再生(死而复生、种的绵延不绝,长生不死)。总的来说还是一个字:生。即“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周易·系辞下》),“生”是中国文化追求的最高目标,“生”是事物发展的最高原则。因此古代先民们对具有长生不死以及死而复生能力的万物是非常崇拜的,称之为图腾崇拜,这种图腾崇拜在上古时期非常普遍。首先是对女性的崇拜,因为是女人生育了人类。即而移情为对蛙、鱼、蛇,以及对月亮、太阳等的崇拜,希望能赋予人们超人的“生”的能力。称黄河是母亲河、称大地为母亲,也是因为它们有着“生”的能力。
但是,当人类后来认识到男女交媾才能生人的时候,他们不得不重新溯源。赵国华先生在《生殖崇拜文化论》中推想:“古代人类溯源的逻辑是,既然女性不能独自生人,混沌之初或洪水之后,就必须有一男一女,于是,便编织了兄妹(伏羲女娲兄妹通婚神话)可以结婚的种种理由。”既然女性不能单独生人,移情为水、地也不能单独生物。如《易经》“水火既济、地天泰”之说,认为只有水火既济,地天交泰才能化生万物。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