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时令疾病 第七节 小儿暑温第 7 页

3.邪入营血
证候:热来起伏,朝轻暮重,尤以夜间为重,昏迷加深,瞳孔无明显反应,时而双目上翻,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四肢抽动,胸腹灼热,肢端逆冷,面色灰暗,皮肤斑疹,或有衄血,二便失禁,唇舌紫暗焦干,舌质紫绛,或光滑少津,甚则舌体卷缩僵硬,脉见沉伏而细。
分析:邪入营血,伤阴动血。暑邪深入心肝肾三经,损伤真阴,热伏血分,气阴两衰。
热犯阴分,阴血亏耗,故发热起伏,朝轻暮重,夜间为甚。心神被蒙,神无所主,则昏迷加深。瞳孔属肾,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肝肾真阴内亏,精气耗散,故瞳孔无反应,甚则两侧大小不等,散大无光,此为内闭外脱之征象。肝主筋,开窍于目,阴血亏耗,肝之经脉失于濡养,阴伤血燥则风动,故双目上翻,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痰热内闭,气机被遏,阳气不能达于四末,故胸腹灼热,而肢端厥冷。热伏营血,血热妄行,故衄血,皮肤斑疹显现;心开窍于舌,心阴亏损,或血瘀内著,阻于舌根,可见舌体僵硬卷缩,舌质紫绛。肾司二便,肾之精气衰竭,则二便为之失禁。营血干涸,不荣于面,故面呈灰暗。舌绛,光滑少津,脉沉伏而细,则为病人营血之征。
治法:凉血清心,增液潜阳。
方药:犀角地黄汤合增液汤。常用药:水牛角、鲜生地清解血分热毒,丹皮、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玄参、麦冬合生地增液养阴。此时苦寒药物需慎用,以防苦燥伤阴;纯用滋阴也在所不宜,以防留邪之弊。
若抽搐不止者,加牡蛎、珍珠母、钩藤潜阳熄风;昏迷不醒者,加安宫牛黄丸开闭醒神,或用醒脑静,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如突然出现面色灰白发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细微欲绝,则为气阳外脱之征,急以独参汤鼻饲,加用参附龙牡救逆汤以回阳益气,扶正救逆;如有衄血,呕吐咖啡样物,以云南白药少量多次灌服止血;如呼吸断续不匀,浅促低微,为肾气衰微,其气欲绝,加用五味子或生脉饮注射液静脉滴注,以摄纳肾气,养阴固脱。本证为病之极期,病情危重阶段,若救治不及,每易导致死亡,在治疗和护理上应采取中西医综合抢救措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