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时令疾病 第七节 小儿暑温第 8 页

4.邪恋正虚
小儿暑温急性期一般2周左右可趋康复。病至后期,若由于邪热深重,热病之后气阴耗伤,余邪不清,往往会出现一些恢复期症状,特别是一些病重患儿,多留有阴虚邪恋,痰蒙清窍、内风扰动的证候,须继续积极治疗。
(1)余热未尽
证候:低热或不规则发热,面赤颧红,心烦不宁,口干喜饮,小便短少,偶有惊惕,舌红,苔光净,脉细数。或汗出不温,面色光白,精神萎软,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嫩,苔薄,脉细而数。
分析:暑热伤阴,气阴亏虚。暑邪伤阴,阴虚内热,故低热不清;阴虚阳亢,故面赤颧红,心烦不宁;阴虚津液不足,故口干喜饮,小便短少;肝肾阴亏,经脉失养,故有惊惕;舌红苔光,脉细数,为阴虚之征。暑必伤气,气阳不足,营卫不和,也可见不规则发热,汗出不温;肺脾气虚,故面色觥白,精神萎软;舌淡嫩,脉细数为气阴不足之征。
治法:养阴清热,调和营卫。
方药:青蒿鳖甲汤或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青蒿鳖甲汤适用于阴虚发热证。常用药;青蒿、地骨皮清虚热祛余邪;鳖甲养阴潜阳;生地、知母清热养阴。佐以石斛、鲜荷叶、丝瓜络养阴清暑。惊惕抽动加珍珠母、钩藤平肝熄风;便秘加全瓜蒌清热润肠。
黄芪桂枝五物汤适用于营卫不和有汗为主证的发热。常用药:黄芪补益肺脾之气,桂枝、白芍、甘草、生姜、红枣调和营卫。佐以龙骨、牡蛎潜阳敛阴。汗多加糯稻根、浮小麦收敛止汗;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加太子参、山药健脾益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