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指南医案--痹第 2 页
王 努力,经气受伤,客邪乘卫阳之疏而入,风湿阻遏经隧,为肿为痛,大汗连出,痛仍不止,而大便反滑,其湿邪无有不伤阳气者,固卫阳以却邪,古人正治,以湿家忌汗耳。风湿
生于术三钱 防风根五分 生黄芪三钱 片姜黄一钱 桂枝木五分 海桐皮一钱 羌活五分 独活五分
又 人参一钱 生于术二钱 黄芪三钱 炒当归一钱半 川桂枝一钱 炙甘草五分 煨姜七分 南枣二枚
又 风湿肿痹,举世皆以客邪宜散,愈治愈剧,不明先因劳倦内伤也,盖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参术益气,佐以风药,气壮托出其邪,痛斯止矣,病患自云,手足如堕如无,讵非阳微不及行乎四末乎,此皆误治,致参药过费耳。
人参一钱 生于术二钱 黄芪二钱 归身一钱半 肉桂三分 炙甘草三分 煨姜一钱 南枣一枚
又 遗泄阴伤,兼以敛摄。
人参一钱 生于术二钱 黄芪三钱 归身一钱 炙草五分 熟地三钱 茯神三钱 五味五分 白芍一钱
丸方 人参二两 黄芪四两 茯神二两 杞子二两 鹿角霜二两 鹿茸二两 归身三两 炙草一两 菊花炭二两
炼蜜丸。
王 风湿痹痛。
防己 生于术 川独活 茯苓 炒黄柏 生苡仁
又 痹在四肢。
羚羊角 白蒺藜 海桐皮 滑石 大豆黄卷 苡仁
又 照前方去蒺藜、苡仁,加连翘、青菊叶、花粉。
又 羚羊角 犀角 连翘 海桐皮 大豆黄卷 花粉 姜黄 金银花
金 风湿热走痛,二便不通,此痹症也。
杏仁 木防己 寒水石 郁金 生石膏 木通
李 风湿肌肿而痛,畏热。
炒黄柏 茅术 制蒺藜 木防己 秦艽 钩藤
又 黄柏 防己 茯苓 苡仁 萆薢 虎骨
杨 四肢流走痹痛,风胜移走,湿凝为肿,下焦为甚,邪入阴分。
蠲痛丹。
蒋氏 便溏食少,腰腹以下骨骱肢节沉痛。
人参 生于术 制白松香 茯苓 汉防己 北细辛 川独活 苡仁
王 身半以上属阳,风湿雨露从上而受,流入经络,与气血交混,遂为痹痛,经月来,外邪已变火化,攻散诸法,不能取效,急宜宣通清解,毋使布及流注。
防己 姜黄 蚕砂 杏仁 石膏 滑石
毛氏 风湿相搏,一身肿痛,周行之气血为邪阻蔽,仿仲景木防己汤法。
木防己 石膏 杏仁 川桂枝 威灵仙 羌活
洪四三 湿盛生热生痰,渐有痿痹之状,乃阳明经隧为壅,不可拘执左属血右属气也,金匮云,经热则痹,络热则痿,今有痛处,治在气分。湿热
生于术三钱 生黄芪三钱 片姜黄一钱 川羌活一钱 半夏一钱 防风五分 加桑枝五钱
又 术固卫升阳,左肩胛痛未已,当治营中,以辛甘化风法。
黄芪 当归 炙草 防风 桂枝 肉桂
张 骨骱走注行痛,身体重着,不能转舒,此为湿痹,但阳虚之质,忌辛散苦寒药。
桂枝木 木防己 苡仁 羚羊角 大豆黄卷 杏仁 橘红
方 左脉弦大,面赤痰多,大便不爽,此劳怒动肝,令阳气不交于阴,阳维阳跷二脉无血营养,内风烁筋,跗

金斛 晚蚕砂 汉防己 黄柏 半夏 萆薢 大槟榔汁
又 痛右缓,左痛,湿热未尽,液虚风动也。
生地 阿胶 龟版 豆皮 茯苓 通草
某十九 舌白目彩油光,腰痹痛,湿邪内蕴,尚未外达,必分利湿邪为主。
杏仁 苏梗 木防己 厚朴 茯苓皮 花粉 晚蚕砂 茵陈
吴氏 风湿化热,蒸于经络,周身痹痛,舌干咽燥,津液不得升降,营卫不肯宣通,怕延中痿。
生石膏 杏仁 川桂枝 苡仁 木防己
又 石膏 杏仁 木防己 炒半夏 橘红 黑山栀 姜汁 竹沥
石 脉数右大,温渐化热,灼及经络,气血交阻,而为痹痛,阳邪主动,自为游走,阳动化风,肉腠浮肿,俗谚称为白虎历节之谓。
川桂枝 木防己 杏仁 生石膏 花粉 郁金
又 照前方去郁金加寒水石晚蚕砂通草。
又 脉大已减,右数象未平,痛缓什七,肌肤甲错,发痒,腹微满,大便不通,阳明之气未化,热未尽去,阴已先虚,不可过剂。
麻仁 鲜生地 川斛 丹皮 寒水石 钩藤
某 久痹酿成历节,舌黄痰多,由湿邪阻着经脉。
汉防己 嫩滑石 晚蚕砂 寒水石 杏仁 苡仁 茯苓
宋 病者长夏霉天奔走,内踝重坠发斑,下焦痛起,继而筋掣,及于腰窝左臂,经云,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夫下焦奇脉不流行,内踝重着,阴维受邪,久必化热烁血,风动内舍乎肝胆,所谓少阳行身之侧也,诊得右脉缓,左脉实,湿热混处血络之中,搜逐甚难,此由湿痹之症失治,延为痿废沉疴矣,三年病根,非仓猝迅攻,姑进先通营络,参之奇经为治,考古圣治痿痹,独取阳明,惟通则留邪可拔耳。湿热入血络
鹿角霜 生白术 桂枝 茯苓 抚芎 归须 白蒺藜 黄菊花
某 初病湿热在经,久则瘀热入络,脓疡日多未已,渐而筋骨疼痛,金匮云,经热则痹,络热则痿,数年宿病,勿事速攻,夜服蒺藜丸。
午服犀角 玄参 连翘心 野赤豆皮 细生地 丹参 姜黄 桑枝
张二九 四肢经隧之中,遇天令阴晦,疼痛拘挛,痈疽疡溃脓,其病不发,疡愈病复至,抑且时常衄鼽,经以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然经年累月,外邪留着,气血皆伤,其化为败瘀凝痰,混处经络,盖有诸矣,倘失其治,年多气衰,延至废弃沉疴。痰血壅塞经络
当归须四两 干地龙二两 穿山甲二两 白芥子一两 小抚芎一两 生白蒺二两
酒水各半法丸。
沈 从来痹症,每以风寒湿三气杂感主治,召恙之不同,由乎暑暍外加之湿热,水谷内蕴之湿热,外来之邪,着于经络,内受之邪,着于腑络,故辛解汗出,热痛不减,余以急清阳明而致小愈,病中复反者,口鼻复吸暑热也,是病后宜薄味,使阳明气爽,斯清阳流行不息,肢节脉络舒通,而痹痿之根尽拔,至若温补而图速效,又非壮盛所宜。暑伤气湿热入络
人参 茯苓 半夏 广皮 生于术 枳实 川连 泽泻
竹沥姜汁法丸。
暮服白蒺藜丸。
文章录入:中医五绝网 责任编辑:中医五绝网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