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指南医案--痹第 3 页
某 冬月温舒,阳气疏豁,风邪由风池风府,流及四末,古为痹症,忽上忽下,以风为阳,阳主动也,诊视鼻明,阳明中虚可见,却邪之剂,在乎宣通经脉。卫阳疏风邪入络
桂枝 羚羊角 杏仁 花粉 防己 桑枝 海桐皮 片姜黄
又 症已渐安,脉络有流通意,仲景云,经热则痹,络热则痿,知风淫于内,治以甘寒,寒可去热,甘味不伤胃也。
甜杏仁 连翘 玄参 花粉 绿豆皮 梨汁
又 余热尚留,下午足寒,晨餐颈汗,胃未调和,食不甘美,因大便微溏,不必过润。
北沙参 麦冬 川贝 川斛 陈皮 谷芽
沈三七 用养肝血熄风方,右指仍麻,行走则屈伸不舒,戌亥必心热烦蒸,想前法不效,杞归辛温,阳动风亦动矣,议去辛用咸,若疑虑途次疟邪未尽,致脉络留滞,兼以通逐缓攻亦妙。肝阴虚疟邪入血络
熟地 龟胶 阿胶 秋石 天冬 麦冬 五味 茯神
蜜丸晨服。
桃仁 穿山甲 干地龙 抚芎 归须 丹皮 红花 沙苑
香附汁丸,夜服。
某 仲景以经热则痹,络热则痿,今痹痛多日,脉中筋急,热入阴分血中,致下焦为甚,所谓上焦属气,下焦属血耳。热入下焦血分
柏子仁 当归 丹皮 钩藤 川斛 沙苑
又 痹痛,右膝甚。
生虎骨 柏子仁 牛膝 萆薢 苡仁 茯苓
某四八 脉弦劲,右足踝臁肿痛,得暖得摩稍适,此风寒湿三气,混入经隧而为痹也,当用辛温,宣通经气为要。风寒湿入下焦经隧
活络丹一丸,陈酒下。
某 痹痛在外踝筋骨,妨于行走,邪留经络,须以搜剔动药。
川乌 全蝎 地龙 山甲 大黑豆皮
某 病后过食肥腻,气滞热郁,口腻粘涎,指节常有痹痛,当从气分宣通方法。气滞热郁
苏梗 杏仁 蒌皮 郁金 半夏曲 橘红
陈五四 劳动太过,阳气烦蒸,中年液衰风旋,周身痹痛,此非客邪,法宜两调阳明厥阴。肝胃虚滞
黄芪 生白术 制首乌 当归 白蒺藜 黑稆豆皮
张五三 烦劳郁勃之阳,变现热气内风,内经以热淫风消,必用甘寒,前议谓酒客不喜甘味,且痰多食少,亦忌甘腻滋滞,用清少阳胆热者,酒气先入肝胆也,酒汁湿着,肠胃受之,理明以通胃,胃肠气机流行,食加,滑泄颇减,今者气热,当午上冒,经络痹痛亦减于平日,主以和阳甘寒,宣通经脉佐之。肝胆风热
童桑 羚羊角 天门冬 枸杞子 白蒺藜 丹皮 茯苓 霍山石斛
共熬膏。
某氏 血虚风痹,骨骱肿痛。
羚羊角 细生地 玄参 当归 桂枝 桑枝 白蒺藜
金三二 痹痛在下,重着不移,论理必系寒湿,但左脉搏数,经月遗泄三四,痛处无形,岂是六淫邪聚,然隧道深远,药饵未易奏功,佐以艾灸,冀得效灵。精血虚
枸杞子 肉苁蓉 虎骨胶 麋角胶 杜仲 桑椹子 天冬 沙苑 茯苓
溶胶丸。
孙 脉右大,阳明空,气短闪烁欲痛。气虚
人参 生黄芪 熟白术 炙草 广皮 当归 白芍 半夏 防风根 羌活
又 益气颇安,知身半以上痹痛,乃阳不足也。
人参 黄芪 熟于术 炙草 桂枝 归身 白芍 川羌
沈 痹痛在右,气弱有痰。
生于术 川桂枝 川独活 片姜黄 白茯苓 陈防己
王 辛香走窜,宣通经隧壅结气分之湿,有却病之能,无补虚之益,大凡药饵,先由中宫以布诸经,中焦为营气之本,营气失养,转旋目钝,然攻病必藉药气之偏,朝夕更改,岂是去疾务尽之道,另于暮夜进养营一贴。营虚
人参 茯苓 桂枝木 炙草 当归 炒白芍 南枣
吴三六 筋纵痛甚,邪留正痹,当此天暖,间用针刺以宣脉络,初补气血之中,必佐宣行通络之治。筋痹
生黄芪 防风 桂枝 炒黑常山 归身 青菊叶汁
某 痹痛偏左,入夜尤甚,血中之气不行。血中气滞
归须 桑枝 苡仁 白疾黎 姜黄 木防己
刘三八 周礼采毒药以供医事,盖因顽钝沉痼,着于躯壳,非脏腑虚损,故必以有毒攻拔,使邪不留存,凝着气血,乃效,既效矣,经云,大毒治病,十去其五,当此只宜爱护身体,勿劳情志,便是全功道理,愚人必曰以药除根,不知天地之气,有胜有复,人身亦然,谷食养生,可御一生,药饵偏胜岂可久服,不观方士炼服金石丹药,疽发而死者比比。血虚络涩
何首乌 黑芝麻
桑枝桂枝汤泛丸。
某 脉沉小数,营中留热,骱骨尚有微疼,宜通经络,佐清营热。营中热
钩藤 细生地 当归须 白蒺藜 丹皮 片姜黄
徐评 案多重复,可删,既知风寒湿为痹,则尽属外邪可知,而用人参及温补之药者,十居二三,恐有留邪之患,凡属形体之疾,当外治,不明外治之法,服药虽中病,仅得医术之半耳。本文来自:中医五绝网http://www.wujue.com
文章录入:中医五绝网 责任编辑:中医五绝网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