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与西医“三级预防”
中医“治未病”与西医“三级预防” 宁蔚夏 四川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当人们翻开世界预防医学历史画卷的时候,会惊奇地发现,在其扉页上,无不题写着“治未病”这句古语。的确,在中国古医籍《黄帝内经》中记载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醒世名言,开创了世界预防医学的先河。现代西方医学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级预防策略,即病因学预防、发病学预防、临床预防,并将其贯穿在医学实践的始终。
近年来,国内有人创新性地提出了西医“治未病”的学说,其实,二者比较起来如出一辙。西医的第一级预防是针对致病因素对环境和机体采取的预防措施,这和中医“未病先防”基本一致;西医的第二级预防即是“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预防措施,这种状态类似于中医所称的“欲病”;西医的第三级预防指的是对已患某些病的患者,及时治疗,防止恶化。对慢性病患者则通过医学监护,减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预防并发症以及疾病的反复发作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废者通过康复医疗,促进其身心方面的早日康复,以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这与中医的“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差异不大。西医第一级预防的首要措施是健康教育,中医“未病先防”的首要措施是养生,二者目的完全一致,即是提高个体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以及群体的健康水平。
这里就引出了一个概念,即自我保健,它是西医和中医预防疾病的落脚点。有关研究表明,没有卫生专业人员参加的自我保健占人们需要卫生保健的65%~85%。所以,有句话说得好,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自我保健被定义为人们为维护和增进健康,为预防、发现和治疗疾病,自己采取的卫生行为以及作出的与健康有关的决定。它是保健模式从“依赖型”向“自助型”发展的具体体现,包括个人、家庭、邻里、同事、团体和单位开展的以自助为特征(也包括互助)的保健活动。其中人们实行躯体上的自我保护、心理上的自我调节、行为和生活方式上的自我控制和人际关系上的自我调整则是自我保健的四个主要方面。
显而易见的是,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不能自发产生和拥有,只有通过切合实际的健康教育和医学知识的不断学习才能获得和掌握,而接受教育和汲取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正是人们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的动力所在。当然,在我国尤其是社区,应当将西医的健康教育和中医养生知识及其技能的传授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不仅是我国医学的优势所在,能够极大地提高疾病预防水平,而且还会提供有益的借鉴,促进世界预防医学的发展。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中医药粥]治疗闭经的中医药粥 08-08 [中医外治]心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肠病治未病特色疗法 07-18 [中医外治]中药外用防痱子 07-17 [中医外治]小儿脾气虚泄泻外治法 07-14 [中医外治]脾阳虚泄泻中医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图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贴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内涵与优势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与中药穴位贴敷 07-03 [中医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疖痈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