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中医特色 >> 治未病 >> 正文

“治未病”是一种宏观健康观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中医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0-8 20:25:50

“治未病”是一种宏观健康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源于《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说,近年来走红。从开始的误听为“治胃病”,到误看为“治末病”,现在这类笑话少了,但似乎又多从预防保健角度去解读,可能授人以“中医不能看重病”的口实,需要进一步理清脉络,澄清认识,纠正误读。笔者认为“治未病”是中医诊疗的整体性思维,不是一个具体措施,其所包含的预防疾病、治疗疾病、预防复发以及养生保健的辩证思想,是一种宏观的健康观,值得进一步发扬。

  综合中医经典关于“治未病”的论述,它大致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医者高明,治未病者不是“圣人”就是“上工”。二是所谓未病,就是将病未病,未病将病,很接近现代医学所说的亚健康状态和亚临床状态,防微杜渐或者及早治疗效果好,膏方是代表。三是预防性治疗,冬病夏治即是。《金匮要略》有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又云:“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四是坚持足够疗程治疗。总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都属于中医的“治未病”。

  质疑者认为:“治未病作为一种治疗思想是一回事,能否做到是另一回事。首先要知道真正的病因,才能真正去预防。中医对病因几乎一无所知,如何能够做到治未病呢。”(方舟子《批评中医》)。这种说辞是目前准确理解“治未病”的最大障碍,且有不小的市场。如果按现代医学思路和科学验证的方法,不仅把“治未病”限制在预防领域,再与疫苗的免疫机制做参照,这又是一个精确与模糊,整体与个性扯不清的问题。其实科学一直在发展中,接近真理而无法达到真理。我们所说的科学,它在16世纪才具体形成,作为宗教的对立面,它主要反对唯心主义,也反对经验主义,不得不诉诸于观察与实验。其实到现在为止,如何界定科学仍是众说纷纭,甚至还有学者信奉“混沌原则”。现代医学也同样,完全用它来解释中医也只能是穿凿附会。影响对“治未病”准确理解的第二个问题是在“治未病”的试点工作中,报载的试点经验交流大多反映其大大强化了中医在保健领域中的使用,也正合着望文生义的直接字意解读,使得“治未病”就是保健康复的误解越传越广,这种误解多产生在我们的内部,产生于行政机关。

  诚然,中医药作为预防保健的重要力量,完全可以在未来的健康产业中发挥重大作用,也可以走向海外,经济前景也十分美妙。但这是“治未病”的一个效用,不是它的全部含义,甚至不能算是它的重要含义,它的重要的含义还是临床治病。在这一点上走偏同样对中医的生存发展是不利的,可能的结局是中药沦为食物,我们与卖保健药的客商为伍。笔者在此建议,应着重研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慢性疼痛等慢病临症指南和基层普及中医适宜技术问题。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作者:徐步云,单位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卫生局)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