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理论的形成和学术发展第 2 页
《内经》以有名有位、有位无名,“以痛为腧”等形式载述腧穴,内容涉及到腧穴的名称、位置、归属、主治、刺灸方法及禁忌等,并对部分腧穴进行了初步分类,如各经的“脉气所发”,五输穴、络穴、背俞穴、募穴、交会穴等,虽不完整,但反映了腧穴理论的早期面貌。
2.《难经》原称《八十一难>>是对《内经》等古经提出各种问题进行解答。有关经络的问题特注重寸口脉诊,原气,奇经八脉以及对“是动"“所生病”的解释. 《黄帝八十一难经》对五输穴.原穴等内容进行了补充,特别对临床应用有所阐发。
这个时期,尚有《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为《甲乙经》所引用)一书,可视为早期有关腧穴的总结性著作,补充了《内经》的不足,进一步充实了腧穴学的基本理论及腧穴的临床应用。
东汉末,张仲景著《伤寒论》一书-----六经辨证,是对《内经》、《难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经络理论的灵活运用,为后人树立典范。
二、魏、晋及隋、唐
现存的经穴专著以魏晋时皇甫谧编集的《针灸甲乙经》为最早,此书全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是汇集<<素问>>、<<九卷>>(又称<<针经>>,即今《灵枢》)及《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书分类整理而成。《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又称《黄帝明堂》,原有书有图,自皇甫谧把它编入《甲乙经》后,原书渐趋散佚。其书是《内经》之后的经穴专著,约成书于东汉时。现在只能从《甲乙经》间接了解其内容。经络所属穴和交会穴均详见于该书,所载各经穴名共349个,其中有交会关系者84穴。穴之属于某经者称所属穴,为几条经所交会者称交会穴。从交会穴可以看出各经之间的重合关系。经络循行和经络图的绘制自然离不开所属穴和交会穴。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中药常识]中药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10-08 [中药常识]服中药时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药常识][图文]正确熬制中药注意事项 09-21 [中医文化]趣谈中药里的“药名戏” 09-16 [蒙古族]蒙古族医药的特色 09-15 [中药常识]白芥子和黄芥子的鉴别 09-15 [中医文化]叶天士学说何以广泛流传 09-11 [中医典故]古代摇虎撑的大夫 09-11 [传承发展]第三届全国民间中医药发展大会将… 09-10 [中药常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