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报刊文摘 >> 中医教育 >> 正文

跟师·学习·总结·升华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25 13:15:41

□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中医传承问题,实质是将名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归纳整理,使之流传继承,发扬光大。因此,总结名医经验在当前就显得非常必要。
  我从医48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基层跟当地3位名医学习,当时中医药事业尚在复苏阶段,高等院校始建,教材亦为试行时期,中医书籍稀少,所以只能跟师侍诊自学。加之那时忙于诊务,名医经验濒于失传,仅留下几首验方,甚为可惜。上世纪80年代我调至陕西省中医研究所(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前身),先后随贺本绪、米伯让、谢海洲老师学医,通过多年努力,总结了老师一些学术经验,得以传承下来而自慰。兹将总结名医经验的几点体会述后,以就正于同道。
  经常读书,温故知新
  中医药学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医学体系,其多数内容虽集中于经典及历代医家著作中,然近年来出版了大最医学专著,使中医药学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为了及时了解学术动态,所以必须经常读书。读书的内容一是温习古籍,二是泛览今书。四大经典著作要放在手边,时刻翻阅。还要留心许多名医著作丛书,这些丛书的内容丰富,异彩纷呈,是学习总结名医经验必不可少的文献资料,需要认真阅读。
  目前分科越来越细,我们应带着问题而有重点地精读细研,养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活到老学到老,温故而知新,从而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学术水平不断提高。
  认真思考,执简驭繁
  在中医学实践中,离不开认真思考。读书时思考,才能融会贯通;临床后思考,才能修正错误。只有通过缜密思考,才能将无序的思维变为有序,从纷乱中找出头绪,然后执简驭繁,升华为理论。
  1980年我随贺老侍诊。他讲了“脾既不喜湿又不恶燥”论点后,我除整理为医话外,还查阅大量文献,通过反复思考,写了《脾喜燥恶湿疏证》一文,阐述“以平为期”观点,发表后引起学术界重视,由于贺老注重脾胃学说,受其影响,我于1988~1989年分别完成《中医胃病学》和《中医肝胆病学》两书,出版后深受读者欢迎,1994年在此基础上又著成了56万字的《实用中医消化病学》。该书得到《中国医学通史·现代卷》(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版)的好评:是一部“论述详实,内容完善的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研究的专著”。后来我在临床中探讨胃肠病的发病机理和治则大法,提出“从毒痈论治”的新观点,使之上升为我治疗胃肠病的指导原则,采用“千金胃肠宁”系列方剂治疗慢性胃炎180例,总有效率86.67%。这都是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思考、循序渐进才得以形成的,可见认识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勤奋笔耕,厚积薄发
  对名医经验要及时总结,不能等到事后才去补救,对此,我有深刻的体会。我先后为几位老师总结过一些文章和著作,如《贺本绪医话五则》、《贺本绪老中医临证用药经验选》、《米伯让研究员伤寒学术思想初探》、《谢海洲老师学术思想述要》、《谢海洲用药配伍经验选析》等文章。还为谢老整理《壶天云烟》、《养生漫谈》、《谢海洲医学文集》三书,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后者荣获200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一等奖。
  近年来我还总结出四位古代医家(孙思邈、李东垣、张景岳、武之望)和十位当代医家关于脾胃学说及诊治胃肠病的经验,以及张锡纯、施今墨、秦伯未、岳美中、俞慎初等名医用药配伍经验文章,这些成为系列,为有志于此研究者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坚持临床,出神入化
  中医学术之生命在于临床,因此,作为一位医师,要能够潜心下来,坚持临床实践,经过数十年的磨炼,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
  我的业师贺本绪先生临证时强调肺气的重要作用,认为肺气有布津液、行血脉、运五脏的功能,其调理的方法是宣导,使之气机畅达,升降正常。米伯让先生对于克山病、大骨节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肝炎、肾炎、疰夏、末梢神经炎等地方病、传染病及疑难病的辨证论治有丰富的经验,是他多年来深入疫区防病治病的总结,弥足珍贵,谢海洲先生首创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培本三大治则,治脑髓病十二法,采用补肾法治痿证,自拟柴胡枣仁汤治神经衰弱等均有显著疗效,并将经验方癫痫康、生血丸转让药厂正式生产。这些宝贵经验及时总结发表,得到读者欢迎。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