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感性素材中寻找学习中药学的乐趣
□ 倪项根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是中医学基础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直接关系到日后临床能否合理地遣方用药,治病救人。
中药学中有将近500味常用药,功效和主治各不相同,需要下大工夫去记忆和背诵。这对中医大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即使通过了考试,知识却又很快还给了老师,且与临床上灵活地选方用药更有很大差距。
笔者结合自己学习中医、中药的经历认为,只要方法对路,就会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
我的家乡位于大别山的余脉,属于丘陵地带,有山有水。当年,上山下河几乎是我们小伙伴每天的必修课。也就是在那些天真浪漫的时光里,我们认识了柔滑的茵陈、肥大的沙参、吐丝的杜仲、紫红的丹参、节节延伸的石菖蒲、树上挂着的蝉蜕,甚至包括黄牛身上的虻虫和稻田里的水蛭等等许多药材。看着自己腿上被水蛭咬破的伤口出血时间要比平常碰破的伤口长得多,大致也就知道,这个东西肯定能活血。到了《中药学》教材上介绍活血化瘀药中的水蛭时,对它的功效和主治以及注意事项自然就豁然开朗了。再对比虻虫,我们对活血破癥药的理解自然就能更深一层。至于农村几乎家家都有的锅底下的百草霜和锅灶里的灶心土,又有几个孩子不知道。农村里对小猪崽进行阉割以后,大人就搞点百草霜拌点菜油涂抹一下,小猪崽的伤口很少有发炎的。灶心之土,天天在火焰的熏烤之下,药性当然是温热的,土又有固涩之性,所以灶心土这个药自然可以温中止血,止吐止泻了。加上对其他一些药物作用的理解和记忆,我们对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黄土汤这个方子不就能很好地理解和接受了吗?至于说灶心土的别名叫伏龙肝,那就属于额外的知识了。有时间了解一下,不知道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对于城市里的人来说,这个药的药源已经稀少,可用赤石脂或者红砖代替,这样一来,你就不单单记住了药效,更明白了临床上的权宜之法。当你亲自观察了茵陈蒿的生长情况之后,你自然就明白了“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的道理。所以我们的处方中经常写“绵茵陈”,用的就是三月里长出来的那非常嫩滑的全草。
还有我们日常生活中用作调味品的葱、姜、蒜、花椒、胡椒、桂皮、豆蔻、砂仁甚至包括咸盐、辣椒等,哪一个不是中药?结合日常生活的体验,我们对它们的功效和使用就容易理解了。由生姜,当然就可以明白干姜、炮姜和炮姜炭这几味药之间的区别。赤小豆、绿豆、刀豆、桂圆、荔枝、薏苡仁、白果,吃剩下的桃核、杏核里的桃仁和杏仁,还有柿蒂、瓜蒂、冬瓜皮,以及野外随处可见的野菊花、月季花、凌霄花、野山楂、桑树叶、桑葚子等,还有电视里可以看到的穿山甲、黑熊和各种毒蛇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学习中药学的感性素材。
有了上面的感性认识,再加上课堂上老师认真细致的讲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我们就较容易掌握这门趣味盎然的中医学课程了。因此,中药是一门关于自然产物的学问,要想学好,我们就要适当地回归自然。
同时,从上面所举的许许多多的例子中,我们也可看出,中药来源于大自然的恩赐。我们在充分享受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赐时,对自然也要有一分敬畏之心,只有这样,我们的中医事业才能传之久远。
- 相关文章
-
跟师·学习·总结·升华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