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科研要不断创新思路
张艳 杨关林 张君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近年来,中医药发展遇到了一些前进中不可避免的困难,作为中医药从业者,我们应该肩负起振兴祖国传统医学的历史责任,不断创新中医药科研思路,打造中医药新品牌,发扬中医药新优点,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
建设中医药硬性科研环境
明确中医药研究室的功能、定位、科学内涵。 研究室是中医药发展的必备条件,是中医药科研的基础,是中医药科研机构微观搞活的基础,因此做好研究室中医规范研究工作势在必行。研究室主要工作内容是开展研究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工作,包括选题、复习文献、提出假说、设计方案、组织实施、总结升华等各个环节。完整的创新过程,首先是要提出假说,它是课题的灵魂、目标和方向;课题的设计,要紧紧围绕着假说来展开、进行。从结构上来说,课题组是研究室的基本形式,研究室是课题组的高级形式,两者都是以学科、研究领域、项目、课题及专题等作为共同目标组成的专家群体。课题组应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在研究领域内有足够的学术支撑点和源源不断的在研课题,为组建研究室奠定基础。
把握研究室与实验室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的特点。 在科研活动中,研究室建设应当以组织承担大课题、多出大成果、多出人才、多出效益为目标,工作效果主要体现为科研水平,其“商品”是课题;实验室是以科学实验为手段,为研究工作提供实验数据的相对独立的规范化、标准化的单元,其主要任务是提供科学实验方法及条件,客观地实施实验观察,准确地提供实验数据。
研究室可以拥有实验室,以开展实验观察。实验室开展实验观察就是参与科学研究,应着重开展实验技术方法学的研究,包括引进新技术、改进新技术和推广新技术,为研究工作提供更科学更先进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支持。研究室人员必须经过科研工作的基本训练,懂得基本实验技术与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技术和方法;而实验室人员必须首先懂得实验技术与方法,其次能准确理解科研设计思路、按照科研设计思路进行实验观察工作,并能从事实验技术方法学研究。
搭建中医药科研软环境平台
深入理解当代中医药科研的内涵,强调中医要姓“中”。中医药科学研究应当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特别是加强现代自然科学多学科的配合。要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中医药科研必须积极吸收、利用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技术手段,与现代科学前沿相衔接;必须紧紧依靠多学科的共同研究,并对多学科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整合、提升,才可能揭示中医药学的内涵。
中医药理论形成的方法论,决定中医药的现代科研必须重视中医传统的研究方法,即以临床为基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通过总结、整理、归纳、升华为理论,然后再指导临床实践。为此我院以“科技兴院”为前提,实施品牌战略,将医疗服务的科技含量做为重点工作,立足在继承中创新,建立真正的中医药科研与临床基地,形成“以技养医”的局面,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集中力量形成优势,做出自己的“拳头产品”,培育自己学科群,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努力做到“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树立鲜明的一流的中医院品牌形象。
提倡中医药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实现中医药人文科学化。指导中医药学的思想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理论,从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协调关系中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其中人文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尤其是情志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是历代中医中医药学者都十分关注与研究的问题。鉴于人文因素大都带有主观性的特点,中医药科研人员应该仿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人体健康和生存质量的观察量表,制订出体现中医药特色的信息采集量表,并对量表的可行性、信度、效度、反应性做出统计评价,使之成为能被学术界普遍认同的科学观察量表。
中医药历经几千年而不衰,其生命力在于中医药对慢性病的诊疗和预防及对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减低西药毒副作用及改善病人症状,延长寿命等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药研究者可以借鉴西医的经过循证医学证明有效的一切量表,评价中医药疗效,让人们真正认识理解中医药这一传统文化。
构建GLP药品安全研究与评价中心
中医药的安全问题是中医界重大事情,药品安全科技行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十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启动了“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重大专项,投入10亿元用于药物开发与药物安全研究,开发了近50个新药,建立健全了一批药物研究机构。为此我们应加强药品安全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药品安全人才队伍,加大对药品安全科技研发的投入。
我院严把药品的安全质量关,力图解决从实验室、研究、生产、上市后监测到使用环节的全过程中制约药品安全的关键技术问题,在技术标准、国际互认、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技术支撑能力。2007年开始我院筹建一所符合国家标准的,以中药炮制研究为主,尤其是对中药注射剂等新剂型进行疗效、质量、安全相关技术研究为科研重点的GLP(Good Laboratory Practice)基地,研究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安全性评价技术和方法,完善中药质量控制和合理用药标准,创建“有毒中药”数据库、中药不良反应期刊文献数据库、古代相关文献数据库、国外植物药不良反应相关文献与信息数据库等“有毒中药”和中药不良反应信息平台,提高中药药品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技术水平,在实验室阶段保障药品安全,提高我国医药产业在主流市场的竞争力,为加速把我国建成药品安全的高度保障的国家、药品后期研究开发的大国和药品制造的大国,打下良好的基础。
完善规范化的中医药科研管理体系
中医药科研工作是一项艰难辛苦的工作,需要我们几代人为之努力。中医药科研工作要有科学的观点,严谨的态度,客观真实研究中医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情况,建立一系列中医药科研管理体系。建立科研经费监督机制,积极实施科研经费课题制管理,逐步完善评审评估机制,强化过程监督管理,严格遵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四部委《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以及各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科研专项经费。
严格执行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的有关规章制度,增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监督意识,严格执行批复的课题预算,坚持实事求是、勤俭节约的原则,合理使用课题经费,自觉接受有关方面的监督检查,做到课题申报的科学性,课题运转的真实性,课题管理的规范性,经费使用的合理性,结题报告的客观性,成果的可推广性,大大提高中医药的疗效真实性,推动中国中医药走向世界,走进百姓心里。
积极提升中医药科研人才素质
中医药科研工作是在临床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的科研工作,大多数临床工作者忙于接诊、看病人,没有时间搞科研,搞科研难,搞中医药科研难度更大,往往坚持搞到底的很少,多数情况会半途而废,为此,加强中医药科研人才的培养,提升中医药科研人员的素质是当代中医药界的大事,尤其是中医药科研团队的建设和科研骨干的培养,更需要我们不怕辛苦,不断努力,才能达到。
我院逐步建立和健全了中医药科研人才管理制度,制定有效的激励及考核评估机制,加强信息处理及建立个人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远程医学教育,以加强中医药研究室的建设为龙头,强化研究室科研特色,突出研究方向个性化,促进科研团队建设,形成相对独立、个性鲜明,管理规范,结构合理的,有较强凝聚力的,高素质的中医药科研团队,并具体的需要,积极开展团队内部科研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及团队间交流与协作,定期邀请院外专家教授来院讲课、培训,选派医生外出参加学术会及培训班等,加强后续力量的培养,有计划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同时,还充分利用医院内部的教学资源和人才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如开展专科学术报告、操作技能培训等,以提高人员的科研水平,逐步建立起一支有深厚中医药基础理论,能把握中医药发展规律,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方法,能够跟踪生命科学前沿的中医药基础研究队伍。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