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计划构建中医人才培养模式
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在挖掘和整理传统中医教育以及借鉴高等西医院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并不断优化了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他们继续开展了“高等中医人才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的实验工作——“精诚计划”,成为教育部第一批批准立项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为高等中医教育做出了贡献。
何为“精诚计划”?该校校长吴勉华介绍,“精诚计划”中的“精诚”二字源自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名言“大医精诚”,意在培养高尚品德与精湛医术统一的中医师,体现“仁德、仁术、仁人”的教育理念。吴勉华解释,“仁德”就是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品质。“仁术”就是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精湛的技能,拥有求真的科学精神和博爱的人文情怀。“仁人”即“人的全面发展”,它是“仁德”与“仁术”的高度统一,即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培养科学、人文与创新能力和谐统一的中医接班人。“三仁”教育理念是在现代社会科技条件下,对“大医精诚”思想的衍化与深化,是“精诚计划”的理论先导。
该校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价中心副主任文庠教授告诉记者,“精诚计划”设计理念并非是空中楼阁,它深深植根于实践的基础之上,特别在改革开放30年中,对中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与实践。
她说,从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南京中医药大学构建了我国高等中医教育初具系统的教材体系,先后编写出版各类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共六类114种;创出了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角色互换的“交替教学法”,相继出台了《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课程体系改革思路与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开办了一系列试点班。
上世纪9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又进行了“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其培养方式就是“按类招生、分段教学、中后期分化”。与此同时,开设中医基础课程实验,实验中医学从任选课发展到中医专业的必修课;逐步强化模拟研究与教学,通过模拟诊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动了中医临床课的教学。
本世纪初至现在,学校进行了“精诚计划”的反复论证,确定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基本框架和实施方案、按照统一部署,分步实施;分级管理,多方推进;集成资源,突出重点;选择试点,引导带动开始实施。自2008年起,从高考学生中随机抽了40人作为试点班,探索新时期中医拔尖人才成长规律,并争取建成教育部中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示范单位,辐射全国。
文庠认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要符合中医人才的成长规律。从准备到开始实施“精诚计划”,该校便将目标牢牢锁定在培养复合型中医创新人才上。具体做法是突破原有中医学课程划分法,对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突破中医“三段式”教学运行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临床课程与临床实习一体化、科室轮转与名师传承一体化的“三化式”教学运行方式;突破校内教学管理制度与机制,对试验点实施“特区”管理,实现招生小班化、培养个性化、临床跟师化、管理特区化,培养具备研究未来中医学重大理论问题、跟踪未来疾病谱变化、掌握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潜质的复合型中医创新人才。
2008中医一班的陈豪同学在主题班会感想中写道:“精诚计划”班是一个让人向往的班级,这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培养模式以及强大的师资力量。“精诚”二字,是对我们的要求,也是对我们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多学习,多积累,多锻炼,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和医疗技能。
“自己能成为精诚计划班的一员,感到无比幸运和自豪。”陈丽婷同学认为,特别是学校量体裁衣为学生设计的课程,有丰富的中医知识,有一定的西医知识,既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还着重培养他们在临床实践中不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陈丽婷感到有压力,有动力,也有信心。
吴鑫同学说,为培养“精诚”人才,学校花费了不少心血,安排了优秀的教师群体,我们也感到了责任重大,所以要珍惜这宝贵的机会,努力学习,刻苦研究,开拓创新,为当一位名副其实的“精诚”大医打好坚实的基础。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