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蠲痹汤配合外用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5例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扶正蠲痹汤;中药疗法
1996-10—2006-10,笔者运用扶正蠲痹汤配合外用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5例,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1]诊断标准确诊,辨证属寒湿阻络型。
1.2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均为本院中医内科患者,门诊25例,住院10例;男6例,女29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0岁,平均54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5年,平均4.6年。均经全身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仍疗效不佳。
1.3 治疗方法 予扶正蠲痹汤。基本方:人参10 g,炙黄芪30 g,羌活、独活、桂枝、当归、川芎、炙甘草、威灵仙各10 g,桃仁10 g,红花10 g。加减:偏风盛加防风、乌梢蛇;偏寒盛加制川乌头、细辛;偏湿盛加薏苡仁、苍术、木瓜;痰瘀阻络加穿山甲、地鳖虫、白芥子、胆南星。每日1剂,日3次。外用中药:透骨草10 g,伸筋草10 g,制川乌头6 g,细辛3 g,白芥子6 g。每日1剂,日2次熏洗。30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确定疗效。临床缓解: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主要生理指标正常;显效:症状全部消失或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正常工作、劳动,理化指标基本正常;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明显进步,生活由不能自理转为能够自理,主要理化指标有所改善;无效:均未达到上述标准。
2 结果
本组35例,临床缓解3例,占8.57%;显效4例,占11.43%;有效25例,占71.43%;无效3例,占8.57%。总有效率91.43%。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正气不足为发病的外在因素,而感受风、寒、湿、热等邪为引起本病的内在因素。其中尤以风、寒、湿三气杂至而致病者为多见。主要病机为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故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晚期可见不同程度的进行性关节强直、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萎缩等,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疾病。《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类证治裁·痹证》曰:“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1]扶正蠲痹汤方中人参、黄芪、甘草、桂枝益气补阳;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养血;羌活、独活、威灵仙温通血脉。外用方中川乌头、细辛辛热走窜,温经散寒通络;白芥子散寒通络;伸筋草祛风止痛,通络舒筋;透骨草散风止痛。内外合用,既能驱邪,又能扶正,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81
[2] 中华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156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 绿色通道
- 精彩推荐
- 最新推荐
[经验交流]胡思荣论治咳嗽经验 09-23 [报刊简介][图文]《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简介 09-16 [学术争鸣]“厥阴”由来探秘 09-03 [中医视点]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09-02 [中医视点]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08-31 [中医视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 08-31 [中医视点]继承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 07-23 [学术争鸣]中医学术:从毒论治皮肤病 07-14 [中医教育]发挥专长优势 培养多元人才 07-12 [经验交流]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经验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