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报刊文摘 >> 临床报道 >> 正文

温阳利水法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脑素钠、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河北中医杂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29 15:39:03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慢性病 中药疗法 利钠肽 脑 每搏输出量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指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和心室因长期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重,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不能维持心排血量。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其发病率、死亡率在我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其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2006-01—2007-10,笔者运用温阳利水法治疗慢性CHF 35例,观察对脑素钠(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并与西医治疗35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内科学》[1]确诊,且根据美国纽约心脏学会(NYHA)分级方案为Ⅱ~Ⅳ级。

  1.2  辨证分型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辨证属心阳不振型、水饮内泛型或上凌心肺型。

  1.3  一般资料  全部70例均为本院循环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41~50岁2例,50~60岁7例,60~70岁17例,70~80岁9例,平均63.5岁;病程2~13年,平均7.1年;缺血性心肌病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22例,风湿性心脏病(以下简称风心病)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以下简称高心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以下简称扩心病)2例,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3例;心功能分级:Ⅱ级8例,Ⅲ级24例,Ⅳ级3例。对照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41~50岁3例,50~60岁6例,60~70岁18例,70~80岁8例,平均60.2岁;病程3~15年,平均7.1年;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23例,风心病2例,高心病3例,扩心病4例,肺心病3例;心功能分级:Ⅱ级7例,Ⅲ级24例,Ⅳ级4例。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①中药汤剂口服。基本方:制附子(先煎)10 g,红参10 g,桂枝10 g,黄芪30 g,葶苈子15 g,猪苓10 g,茯苓10 g,泽泻15 g,丹参15 g,川芎10 g,大腹皮10 g。兼血瘀加红花10 g、桃仁10 g;兼痰浊阻滞加法半夏10 g、天南星10 g;兼气滞加枳壳10 g、陈皮10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每次100 mL。②中成药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3020020)40~6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25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

  1.4.2  对照组  予强心、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醛固酮拮抗剂等药物,并依据NYHA分级不同选用不同药物治疗[3]。如卡维地洛片6.25~25 mg,每日2次口服;洛汀新片5~20 mg,每日1次口服;地高辛片0.125~0.25 mg,每日1次口服;呋塞米片20~40 mg,每日1次口服;螺内酯片20 mg,每日2次口服。

  1.4.3  疗程  2组均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5  观察指标  检测2组治疗前后BNP、LVEF的变化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治疗前后BNP、LVEF变化比较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BNP、LVEF变化比较(略)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后BNP均显著降低,LVEF均升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BNP、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CHF是指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出现组织灌注不足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淤血的表现,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与心肌重塑及神经内分泌激活有关。BNP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在血容量增加和压力负荷增加时反应性的从心室分泌。BNP水平的升高可反映左室舒张末压的升高,收缩功能不全或舒张功能减低引起的心力衰竭都有此改变。血浆BNP水平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均有很大意义。心力衰竭发生后体内BNP水平逐渐代偿性增高,LVEF逐渐降低,心功能逐渐恶化,患者的生存质量下降。现代医学经过近10余年几百项大规模临床试验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研制出了一批疗效满意的西药,经过系统药物治疗可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死亡率进一步下降。笔者结合现代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采用温阳利水法对慢性CHF患者进行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疗效。
   
  慢性CHF属中医学喘证、水肿、心悸、咳嗽、虚劳等范畴。其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肾等脏。为本虚标实之证,心气不足、心阳不振为本,水湿内停、水饮上凌心肺为标。治宜温阳利水。中药方中红参、黄芪补心气利水;制附子、桂枝温心、肾之阳而利尿;葶苈子泻肺利水;猪苓、茯苓、泽泻、大腹皮利水渗湿;丹参、川芎活血行气通络,助水湿下行。诸药合用,共奏补心气、温心阳、利水湿之功。心气得补,心阳得温,水饮得下,则心脉自复。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红参能强心升压,改善冠脉血流量,增加机体耐缺氧能力,减少心肌耗氧量,并有保护修复心肌细胞作用[4];黄芪对正常心脏有加强收缩的作用,对衰竭的心脏强心作用更显著,表现为可使心脏收缩振幅增大,排血量增多,可改善患者的左心室功能[5];附子含有乌头碱、次乌头碱、消旋去甲乌药碱等,消旋去甲基乌药碱有强心作用,乌头碱、次乌头碱有抗心肌缺血、缺氧的作用,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兴奋作用[6]。参麦注射液益气养阴复脉,可辅助汤剂的益气温阳利水作用,也可弥补汤剂起效慢的弱点。
   
  本临床实践证明,温阳利水法确实具有明显降低BNP和升高LVEF的作用,从而阻断心力衰竭所致的心肌重塑及神经内分泌激活,符合现代医学治疗心力衰竭的原则,体现中医治疗的多靶点、多方位干预的特点,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临床上切实可行。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5.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7-18.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7-23.

  [4] 高学敏.中药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

  [5] 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08-214.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84.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